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副君的意思、副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副君的解释

太子。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一》:“太子,国储副君,官属师友必取天下英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文帝 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 唐 王绩 《赠李徵君大寿》诗:“副君迎 綺季 ,天子送 严光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副君,汉语历史称谓词,专指封建王朝中地位仅次于君主的储君,即皇太子。《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君主的副贰”,指代承担辅佐君主、预备继位职责的特定身份。

从词源学角度考察,“副”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判也”,引申为辅助、次要之意;“君”则指最高统治者。二字组合最早见于《史记·留侯世家》:“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筴,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张良建议吕后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邦见太子“羽翼已成”遂罢改立之念,此即“副君”制度在汉代的具体实践。

该称谓承载三重制度内涵:

  1. 礼仪规格:据《礼记·文王世子》载,副君可乘金辂、设九宾,仪仗规格仅次于天子
  2. 政治职能: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疏解“副君居监国之位”,指太子需参与朝政、代行祭祀
  3. 传承体系:《新唐书·百官志》记载东宫设三师三少,构建完整的副君教育体系

历代典章对副君权责有明确规范,《唐六典》规定“皇太子之宝,理军务则用之”,宋代《庆元条法事类》更细化监国程序。这种制度设计既确保政权平稳过渡,又通过“君储分权”实现权力制衡。

网络扩展解释

“副君”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1. 核心含义:太子或储君
    这是该词最普遍的用法,指代君主的继承人。例如:

    • 汉荀悦《汉纪》提到“太子,国储副君”,强调其作为国家储备君主的地位。
    •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称“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此处“副君”指曹丕继位前的太子身份。
  2. 引申含义:副职的权威者
    部分文献中,“副君”也可指代地位仅次于正职的权臣或次级领袖,如提到的“副职的君主或权臣”,但此用法相对少见且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补充说明

建议在具体语境中优先采用“太子”这一核心含义,其他引申义需结合上下文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哺时蚕茧草上飞镵刻钞校超异掣曳曳虫凋愁劳代运达解刁骚丢丑杜口裹足唲齵概要鹤骑和甜吼駡讙谑健舌夾衫节上诘讯借与机耕矜急赆贽即政角抵戏峻责叩头匡谏款字苦楝来朝赖活雷鼗凉吹留司埋殡冥徵摩拭虐敛排斥异己潘灡曲覃容贳三郎韶艾苏张头儿外累亡不旋踵亡穷微贱伪涂孝行写经胁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