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蹙的意思、穷蹙的详细解释
穷蹙的解释
窘迫;困厄。《文选·宋玉<九辩>》:“悲忧穷蹙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蹙,《楚辞》作“戚”。《后汉书·董卓传》:“共表请司徒 王允 出,问‘太师何罪?’ 允 穷蹙乃下。” 宋 文天祥 《高沙道中》诗序:“人生穷蹙,无以加此。”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 三桂 ( 吴三桂 )若穷蹙乞降,可宥其一死。” ********* 《第二次讨袁宣言》:“至 袁氏 今日,势已穷蹙,而犹徘徊观望,不肯自归于失败。”
词语分解
- 穷的解释 穷 (窮) ó 缺乏财物:贫穷。穷苦。穷则思变。 处境恶劣:穷困。穷蹙。穷窘。穷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穷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 达到极点:穷目。穷形尽相。穷兵黩武。
- 蹙的解释 蹙 ù 紧迫:穷蹙。 皱,收缩:蹙眉。蹙额。蹙皱。蹙缩。蹙金(用拈紧的金线刺绣,使刺绣的纹路绉缩起来。亦称“拈金”)。 局促不安:蹙蹙。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穷蹙是现代汉语中用于描述处境困顿、形势紧迫的书面词汇。根据《汉语大词典》(第2版)解释,“穷”指困窘、不得志,“蹙”表急迫、局促,组合后形容人或事物处于极度窘迫、难以解脱的境地。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穷”在甲骨文中原指“洞穴尽头”,后引申为“困厄”;“蹙”最早见于《诗经》,本义为“急促不安”。二者结合形成的双音节词,最早可追溯至《左传》中“穷蹙而请救”的用法,指政治势力受困时的危急状态。
在具体语境中,该词多用于描述:
- 个人境遇:如《汉书·王莽传》载“百姓穷蹙,起为盗贼”,表现民生艰难
- 军事形势:《三国志》记载“敌兵穷蹙,粮草殆尽”,描写战争困局
- 文学意象:杜甫诗句“穷蹙宇宙间,四顾但茫然”传达精神困顿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属于书面雅语,常见于历史文献、政论文章及文学创作,与口语中的“窘迫”“困窘”形成语体差异。近义词包括“困蹇”“窘促”,反义词则有“从容”“裕如”等。
网络扩展解释
“穷蹙”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形容处境窘迫、困厄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读音:qióng cù(注音:ㄑㄩㄥˊ ㄘㄨˋ)。
- 含义:指生活或境遇陷入极端困顿、窘迫的境地,既包含物质匮乏(如贫穷),也包含精神或形势上的压迫感。例如《后汉书》中“允穷蹙乃下”描述司徒王允在困境中被迫屈服的情景。
2.出处与演变
- 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宋玉的《九辩》:“悲忧穷蹙兮独处廓”,这里的“蹙”在《楚辞》中写作“戚”,强调内心忧惧与外在困境的双重压迫。
- 后世文献如《后汉书》、文天祥《高沙道中》诗序、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等均沿用此义,多用于描述人物或局势的艰难。
3.使用场景
- 个体层面:形容个人因贫困或外界压力陷入困顿,如“人生穷蹙,无以加此”(文天祥)。
- 社会/政治层面:描述政权或势力濒临崩溃,如“势已穷蹙”(孙中山)。
- 文学表达:常见于古典诗文,增强对悲苦境遇的渲染。
4.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穷困、窘迫、困厄、潦倒。
- 辨析:“穷蹙”更强调内外交困的紧迫感,而“贫穷”仅指物质匮乏;“窘迫”可指短暂困境,但“穷蹙”多含长期性。
5.注意事项
- 现代使用:该词现代口语中较少见,多用于书面或文学语境。
- 误用提示:避免与“蹙眉”(皱眉)混淆,二者虽同含“蹙”字,但语义无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后汉书》《文选》等典籍,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傍边棒杖班行欂栌车店淳备碓房恶薄发纵指示風馳電騁风风雨雨风靡一时分岁跟官古德国字进去讥视距跃三百冷饮连理花栗烈觱发流移失所礼训緑惨红愁梅花没心程镆釾闹银内蒙虐谑强劳前进士契交让陆三言讹虎上下床山偈烧饭少旧捎捩生客涉禽类石首城霜蕤霜序黍醴蜀轸搜贤探赤丸探水填造提骑偷免微灯五鼎烹无量心泄漏廨钱鞋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