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爵赏的意思、爵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爵赏的解释

爵禄和赏赐。《礼记·祭统》:“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荀子·君子》:“刑罚不怒罪,爵赏不踰德。”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进求利以丧身,营爵赏而家灭。” 唐 李翱 《祭中书韦相公文》:“窒因依之他路,收爵赏之全柄。”《明史·成祖纪二》:“秋七月癸丑,论平 交阯 功,进封 张辅 英国公 , 沐晟 黔国公 ……餘爵赏有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爵赏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封赏制度,包含爵位与赏赐的双重含义。其核心意义为君主对有功之臣授予爵位或财物以表嘉奖,兼具荣誉激励与权力分配功能。以下从权威词典及历史文献角度详述:

  1. 基本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解释,“爵”指代贵族等级称号(如公、侯、伯、子、男),“赏”则为物质或官职的赐予㊀。两者合称“爵赏”,体现古代“以爵酬功,以赏励行”的治理逻辑㊁。

  2. 词源与演变

    王力《古代汉语》考证,“爵”源于商周祭祀礼器,后演变为身份象征;“赏”从“贝”(货币)与“尚”(尊崇)构字,表明其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㊂。秦汉时期“爵赏”制度化,如《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二十等军功爵制㊃。

  3. 历史应用实例

    西周分封制中,周天子通过“授爵赐土”巩固统治(《尚书·周官》)。唐代《唐六典》规定,爵赏需经吏部考功司核定,确保“功状明而赏不滥”㊄。杨宽《西周史》指出,爵赏制度贯穿“宗法礼制”与“中央集权”双重脉络㊅。


参考来源

㊀《汉语大词典》(第3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㊁《辞海·中国古代史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

㊂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

㊃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年

㊄李林甫《唐六典》,中华书局,1992年

㊅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网络扩展解释

“爵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爵赏”指爵位和赏赐,通常用于描述古代君主对臣子的封赏行为,尤其强调通过授予爵位和物质奖励来表彰功绩。例如《礼记·祭统》提到“爵赏之施”,即体现君主对亲疏和德行的赏赐分配。

二、字义分解

  1. 爵:本指古代酒器,后引申为爵位,即君主授予贵族的等级称号(如公、侯、伯等)。
  2. 赏:指奖赏,包括物质赏赐或荣誉表彰。

三、历史文献引用

四、成语用法

作为固定搭配,“爵赏”特指皇帝对重臣的高规格封赏,常见于历史文献。例如《列子·仲尼》提到“爵赏不能劝”,说明仅靠封赏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五、例句参考

  1. 《三国演义》:“羌人正怨李傕不与爵赏。”(因未获封赏而生怨)
  2. 唐代《祭中书韦相公文》:“窒因依之他路,收爵赏之全柄。”(君主集中封赏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可参考《礼记》《荀子》等文献,或查阅(查字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保外执行八月槎边墩趵突赤胆忠心痴雨酬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丛辰从祖祖父母错忙丹窖钉子东坡竹風豪分画感致公共课孤悴軱戾黑幕圜凿方枘昏黄见鬼寂薎鸡黍骏波虎浪抗声口含钱淩杂吕氏春秋没气面木描写画角闵伤闹说逆心抛离爬山虎遣愁铅花请赇驱鳄鱼审择噬指水饰熟羊胛嵩京桃花色天陛铁门退休图作不轨袜腹务必相公堂子相面先请协济奚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