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扣留征集。《元典章·工部二·船只》:“官司差人搬贩米麦物斛,重载船隻,指以雇讫船为名,强行剥卸拘撮,致使客旅不通。”《元典章·户部八·恢办课程条画》:“虽有拘撮舡隻文字,如无许令拘撮客旅,运盐纲舡诸人不得应付。”
“拘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扣留征集,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历史用法
该词多见于元代法典《元典章》中,例如:
使用场景
通常用于描述古代官府因公务需要(如运输盐粮)采取的强制性行政措施,带有一定负面色彩,可能引发民间不满。
相关词汇
与“拘拿”“征调”等词义相近,但更强调“强制扣留”与“集中调用”的双重行为。
提示:该词现代已不常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法律条文研究。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元典章》原文或权威古籍注解。
拘撮(jū cuō)这个词是一个动词,意思是追捕、拘捕、抓获。它由“拘”和“撮”两个部分组成。
拘的部首是手,拆分的笔画是丨一丿丨;撮的部首是手,拆分的笔画是扌乇。
《说文解字》中解释拘撮的来源是“括也获也”,意为限制、收拢、俘获。古代多用于捕捉猎物或抓获逃犯的动作。
拘撮的繁体字为「拘撮」。
古时候,拘撮的汉字书写形式可能有所不同。如《说文解字》中的写法是「拘蒭」,意为捉住;《康熙字典》中的写法是「拘蔟」,意为堆积。
1. 警察拘撮了逃犯,保护了社会的安全。
2. 猎人成功拘撮了一只狡猾的狐狸。
3. 目击者描述了拘撮罪犯的外貌特征。
1. 拘捕:捕捉和带走。
2. 拘禁:将人关押起来,限制其自由。
3. 拘留:限制人的行动自由,通常在短期内对违法者采取的措施。
4. 拘束:限制、约束。
逮捕、抓捕、捉拿。
释放、放出、释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