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午的意思、重午的详细解释
重午的解释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旧时称端午。也作“重五”
详细解释
指重五。 宋 李之仪 《南乡子·端午》词:“小雨溼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宋史·刘温叟传》:“明年重午,又送角黍、紈扇。” 清 王应奎 《箬包船纪事》诗:“重午暨中秋,庙门搴灵旗。”参见“ 重五 ”。
词语分解
- 重的解释 重 ò 分(坣 )量较大,与“轻”相对:重负。重荷。重量(刵 )。重力。举重。负重。 程度深:重色。重病。重望。重创。 价格高:重价收买。 数量多: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 主要,要紧:重镇。重点。重
- 午的解释 午 ǔ 地支的第七位,属马。 用于计时:午时(白天十一点到一点)。午间。午饭。午睡。午休。午夜(半夜、子夜)。 古同“忤”、“迕”,逆,背。 笔画数:; 部首:十;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重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
指代端午节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指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因“午”在干支中属阳火,五月初五为“双午”,故称“重午”或“重五”。例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
-
古语中的时间概念
少数资料提到“重午”可指正午时分,或比喻事情的关键时刻(如),但此用法较为罕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二、历史与文化背景
- 起源:与端午节习俗相关,如纪念屈原、赛龙舟、食粽子等。
- 文献记载:宋代李之仪《南乡子·端午》中“重午佳辰独掩门”,《宋史》亦有提及。
三、其他名称与关联
端午节在不同地区或文献中也被称为“端阳节”“浴兰节”“女儿节”等。
四、发音与结构
- 拼音:chóng wǔ。
- 词性:名词,由“重”(重复)和“午”(干支第五位)组合而成。
现代语境中,“重午”主要指端午节,建议优先采用此释义;其他含义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历史文献(如、6)。
网络扩展解释二
《重午》这个词有什么意思?
重午(zhòng wǔ)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它通常用来描述太阳在中午时分高悬而竖直。重指高挂或垂直,午指中午,合起来表示太阳在中午时分直接高挂在天空。
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重和午,重是上面有加号的“人”字旁边的部首,午是表示“中午”的部首。
这个词的笔画数是十一画,其中重有五画,午有六画。
《重午》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由于观测手段有限,人们常以太阳的高度来判断时间。当太阳在中午时分直接高挂在天空,它的光线射到地面的位置也最为正直,因此被称为“重午”。
在繁体字中,“重午”这个词的写法没有变化,依然是「重午」。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重午也没有什么变化。它的形状和现代汉字中的写法基本相同。
以下是一个使用了《重午》这个词的例句:
夏天的中午,太阳高照,重午时分热得让人忍受不住。
与《重午》相关的组词有:午时、重光。
与《重午》类似意义的词有:正午、正中。
与《重午》相反意义的词有:升起、斜阳。
希望这些信息足够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很乐意继续帮助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