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饬拏的意思、饬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饬拏的解释

饬令捉拿。 清 林则徐 《密拏汉奸札稿》:“有经密查暗访得其踪跡者,现俱开出姓名,间有访知住址,合急黏单密札飭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饬拏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法律或公文语境,具有特定的司法含义。以下从词义、用法及典籍依据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饬(chì)

    本义为“整顿”“命令”,引申为官方指令或法律告诫。在司法场景中特指官府下达的正式缉捕命令。

    《说文解字》:“饬,致坚也。”段玉裁注:“凡人物皆得云饬,修整之谓。”

    《清会典·刑部》:“凡捕逃,饬州县严缉。”

  2. 拏(ná)

    通“拿”,意为捉拿、拘捕,强调以强制手段缉捕犯人。

    《正字通》:“拏,拘捕罪人也。”

    《康熙字典》:“拏,牵引也……俗作‘拿’。”

  3. 饬拏

    二字组合为动宾结构,指官府依法下达缉捕令,命令逮捕特定人犯,属正式公文用语。

    《明清司法文书》:“饬拏逃犯,务获解究。”


二、典籍用例

  1. 清代法律文献

    如《大清律例·刑律》载:“凡重案人犯在逃,该管官即饬拏,逾限不获者议处。”

    释义:对逃犯须立即下令缉捕,超期未捕获则处罚主管官员。

  2. 公牍文书

    清代《福建省例·刑政例》:“饬拏盗匪,毋使漏网。”

    释义:命令逮捕盗匪,不得使其逃脱。


三、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第12卷第237页收录“饬”字条,释“饬令”为“命令”;第6卷第149页“拏”字条注“同‘拿’,捉捕”。

    关联链接:汉语大词典数据库(需订阅访问)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饬”释作“整顿、命令”,“拏”释“捉拿”,并引《水浒传》“拏下犯人”为例证。

  3.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中华书局)

    解析明清司法术语“饬”为“上级对下级的指令”,“饬拏”属刑名文书固定用语。


四、语义演变

该词盛行于明清司法体系,现代汉语已罕用,但可见于历史档案研究或古籍整理。其核心含义始终围绕官方权威的缉捕指令,反映了传统法制中“令行禁止”的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饬拏”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古代文献或正式文书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饬令捉拿,即通过官方命令进行逮捕或缉拿。例如清代林则徐在《密拏汉奸札稿》中写道:“合急黏单密札饬拏”,表示通过正式文书下令捉拿汉奸()。

  2. 单字拆解

    • 饬(chì):本义为整顿、整治(如“整饬纪律”),引申为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如“饬令”)。
    • 拏(ná):同“拿”,意为捉拿、缉捕,常见于古代公文中。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官方文书,体现自上而下的强制执行力。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历史文献或法律史时可能涉及。

综合说明

“饬拏”强调通过正式命令执行缉拿,兼具权威性与强制性。其结构由表命令的“饬”和表行动的“拏”组合而成,反映了古代行政与司法合一的特征。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发丹心鳖爪畅情侈丽丑巴怪传语垂念淬鉴大冲道达地方性植物顶柱子东风化雨读书三到非生产劳动佛舍利乖常顾恩鬼蒟蒻华奥浣衣里家成业就贱才将军佩奸唯椒萼梅娇黄矜疚矜踞糠秕看上口引擂主梁肉腼惧内疚神明凝固点瓢笙破蕾牵缆陗刻跷足而待汽化器轻訬荣利睿聪三豕煞果神超形越书评四个现代化思劳思虑田甿通家之好僮讼蛙虾悟慧贤身贵体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