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蠲贷的意思、蠲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蠲贷的解释

谓免除租税,借放钱粮。《新唐书·韩滉传》:“ 大历 十二年秋,大雨害稼什八,京兆尹 黎干 言状, 滉 恐有所蠲贷,固表不实。”《明史·詹兆恒传》:“又言 楚 豫 之疆尽青燐白骨,新徵旧逋,断无从出,请多方蠲贷。” 清 冯桂芬 《<江阴捐赈录>序》:“后世民无世业,遂无遗积,凶岁所仰望者蠲贷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蠲贷”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由“蠲”和“贷”两个单字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和《辞源》的释义,其核心含义为免除赋税或债务,是封建社会政府实施的经济救济措施之一。

  1. 单字释义

    • “蠲”(juān):《说文解字》释为“洁也”,引申为“除去、减免”,如《汉书·元帝纪》中“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
    • “贷”(dài):原指借贷,后衍生为“宽恕、赦免”,如《隋书·刑法志》中“帝哀之,特原其死罪,贷为庶人”。
  2. 历史语境中的用法

    该词多见于宋元史籍,指官府在灾荒、战乱后对百姓的赋税或债务进行减免。例如《宋史·食货志》记载:“岁饥,诏蠲贷田租,以纾民力”,表明朝廷通过“蠲贷”政策缓解民生压力。

  3. 权威文献佐证

    • 《资治通鉴·唐纪》提到“蠲贷逋负”,指免除拖欠的赋税。
    • 《明史·太祖本纪》亦有“遣使分行天下,访求贤才,蠲贷困穷”,体现其作为国家治理手段的延续性。

“蠲贷”是古代官方经济政策术语,其释义需结合历史制度与典籍用例综合考据。

网络扩展解释

“蠲贷”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读音为juān dài(注音:ㄐㄨㄢ ㄉㄞˋ),其含义可以从字义和文献用例两方面综合解释:

1.字义分解

2.词义综合

“蠲贷”指政府免除百姓租税,同时借放钱粮以缓解民困,是古代赈灾、恢复民生的常见政策。例如:

3.历史应用

该词多用于描述统治者在灾荒、战乱后的安抚措施,如明代詹兆恒曾上书请求对受灾地区“多方蠲贷”(《明史·詹兆恒传》),体现了古代“仁政”思想。

补充说明

“蠲贷”属于生僻词,现代已极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经济政策或文献阅读时可能涉及。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可查阅《新唐书》《明史》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艾符磅硠北纬边酒菜园诚荩弛易尺瑜寸瑕垂拱四杰慈宥大胆大功毕成打闹倒屦登高能赋东圊根下共价键关纳含嚬汉语拼音字母狐鼠之徒肩膀牋彩娇奼记故箕山之风驹驹口头文学枯哑鹿塞鹭鸶马馆马鲛疲隶平白无辜屏风九迭皮子面抢替情深义厚七事七事家奇形怪状三矢慎测石雕时范时序收箭爽气戍边属妇飕飗宿酒塔林庭堂无形损耗下策享福西方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