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斥讳的意思、斥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斥讳的解释

不避忌讳,直接指陈。《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愿陛下下詔引咎,损太官之膳,避路寝之朝,许士大夫斥讳上闻讥切时病,罢不急之役,省无名之敛,勿崇私恩,更进直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斥讳”是现代汉语中极为罕见的组合词汇,暂未被《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收录。从构词法角度分析,该词由“斥”与“讳”两个语素复合而成:

  1. 斥:本义为驱逐、排斥,引申为责备、指斥。如《礼记·大学》有“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郑玄注:“善其能善恶恶,斥远恶人”。
  2. 讳:原指避忌隐讳,《说文解字》释为“誋也”,段玉裁注:“讳,忌也”。后特指对尊长名字的避讳制度,如《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记载“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组合使用时,“斥讳”可能表达两种语素义的交互关系:一是指“斥责避讳之事”,即对应当避讳却未避讳的行为进行指责;二或指“排斥隐讳”,即主张公开直言的态度。但此词未形成稳定的词义系统,建议在正式文本中使用“斥责”“避讳”等规范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斥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结合字义和文献用例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不避忌讳,直接指陈,即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或表达观点,不因顾忌而隐晦。例如《续资治通鉴》中记载,宋代士大夫曾劝谏皇帝“许士大夫斥讳上闻讥切时病”,意为允许臣子直言批评时政弊端。

二、字义分解

  1. 斥:
    • 本义为责备(如“申斥”“驳斥”),引申为“使离开”“扩展”等。
    • 此处取“直接表达”的语境义,强调坦率态度。
  2. 讳:
    • 指因顾忌而隐避不言(如“忌讳”“直言不讳”),也指尊长或帝王的名号。
    • 此处与“斥”结合,形成“不避讳”的相反语义。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正式语境,描述臣子谏言、文人议政等场景,强调直言敢谏的品格。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可通过该词理解古代政治文化中的谏诤传统。

别人正在浏览...

班朔陂海便宜从事车路逞味驰管冲人稠木淳慤凑会大玉顶真续麻东京大学风世干当人高戍狗改不了吃屎光彩耀目贵躬还精补脑浩倡画黼会勘监室接待员儆省进剿蠲敝崇善钜伯槛棂料物篱落緑萝昧死鸣鸾难以置信偶章飘尘启导讫尽曲高和寡肉跳心惊商蚷商枚弄色设数视息四秋宋嫂缩手踏斗提词铁脚木鹅铜匦屯否瓦盎纹缕儿无可奉告霄露下邑谢家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