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载, 罗绍威 为 天雄 节度使,辖 魏 博 六州四十三县。 罗 以 魏 博 自 田承嗣 时所置牙军五千人,挟持军帅,骄横难制,乃阴借 朱全忠 军十万入 魏 博 ,尽杀牙兵。半年中 罗绍威 供应军需,耗费不赀;虽剪除骄兵,但亦自此衰弱。“ 绍威 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后以“六州铁”为铸成大错之典。
“六州铁”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与“铸成大错”密切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核心含义
比喻因决策失误或行为不当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错误,常含悔恨之意。该词源于《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中罗绍威的典故。
典故背景
唐代节度使罗绍威为铲除骄横的牙军,暗中借助朱全忠十万兵力镇压,虽成功却耗尽财力,导致自身势力衰弱。事后他悔恨道:“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其中“错”为双关,既指错误,亦指锉刀(古代以铁铸锉刀),暗喻错误之大如同用六州之铁铸成。
延伸用法
后世用“六州铁”或“铸六州铁”形容因重大失误而后悔莫及,如宋代方岳词中“六州铁铸从头错”即引用此典。
部分资料(如、2)提到“比喻决心坚定”,可能与另一典故混淆。权威文献(如汉典、史书记载)均以“铸错”为核心含义,建议以历史出处为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查阅《资治通鉴》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
《六州铁》是指在中国历史上以制造精良的铁器而著名的六个地区。这六个地区分别是:冀州、豫州、青州、幽州、并州和兖州。
《六州铁》的拆分部首是 “金(钅)”和“火(火)”。
《六州铁》的总笔画数是14画。
《六州铁》这一词来源于中国历史上各地铁器制造工艺的发展和各地资源的优势。六州铁曾因其质量优良而闻名于世。
《六州铁》的繁体字为「六州鐵」。
在古时汉字写法中,六州铁的写法与现代汉字写法类似,没有显著差别。
1. 这把六州铁打造的宝剑锋利异常,削铁如泥。
2. 昔日的江湖上,六州铁被誉为绝世之宝。
六州、州铁、铁器、制造、发展
六州铁没有明确的近义词。可以用其他词语来代替,比如:天下顶级兵器、顶级冶铁产品等。
六州铁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但可以用其他词语来表示相反的意义,比如:低劣的铁器、粗制滥造的兵器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