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六州鐵的意思、六州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六州鐵的解釋

《資治通鑒·唐昭宣帝天祐三年》載, 羅紹威 為 天雄 節度使,轄 魏 博 六州四十三縣。 羅 以 魏 博 自 田承嗣 時所置牙軍五千人,挾持軍帥,驕橫難制,乃陰借 朱全忠 軍十萬入 魏 博 ,盡殺牙兵。半年中 羅紹威 供應軍需,耗費不赀;雖剪除驕兵,但亦自此衰弱。“ 紹威 悔之,謂人曰:‘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後以“六州鐵”為鑄成大錯之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六州鐵(liù zhōu tiě)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典故的固定詞組,字面指古代六州所産的鐵,實則借喻無法挽回的重大錯誤或無可補救的過失。其含義源于五代時期的曆史事件,後演變為成語典故,承載深刻的警示意義。

一、核心釋義與典故溯源

據《資治通鑒·後梁紀》記載,五代時唐朝将領羅紹威為鏟除不聽調遣的魏博牙軍(藩鎮親兵),暗中勾結梁太祖朱溫,引其軍隊誅殺牙軍及其家屬。雖達成目的,但朱溫軍隊長期駐紮魏博六州(魏、博、貝、相、澶、衛),耗盡當地財力物力。羅紹威悔恨道:“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此處“錯”既指鐵制工具“锉刀”,又雙關“錯誤”之意,喻指此舉釀成無法彌補的大錯。此典故成為“六州鐵”的語源,強調錯誤之嚴重性如同用盡六州之鐵鑄成,無可修正。

二、引申義與文化内涵

  1. 重大過失的象征

    後以“六州鐵”或“六州鐵錯”比喻因決策失誤造成的巨大、不可逆的後果,如清代丘逢甲《題畫》詩“六州錯鑄成何用”即用此典。

  2. 警世意義

    典故隱含對輕率決策的批判,警示後人審慎行事,避免因短視導緻覆水難收的局面。

三、現代用法與示例

現代漢語中,“六州鐵”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語境,常見于曆史評論、文學創作及成語解析。

例句:

這一戰略失誤如同“六州鐵錯”,令企業陷入萬劫不複之境。


參考來源:

司馬光《資治通鑒·後梁紀一》,中華書局點校本。

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鈔》,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六州鐵”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與“鑄成大錯”密切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比喻因決策失誤或行為不當造成無法挽回的重大錯誤,常含悔恨之意。該詞源于《資治通鑒·唐昭宣帝天祐三年》中羅紹威的典故。

  2. 典故背景
    唐代節度使羅紹威為鏟除驕橫的牙軍,暗中借助朱全忠十萬兵力鎮壓,雖成功卻耗盡財力,導緻自身勢力衰弱。事後他悔恨道:“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其中“錯”為雙關,既指錯誤,亦指锉刀(古代以鐵鑄锉刀),暗喻錯誤之大如同用六州之鐵鑄成。

  3. 延伸用法
    後世用“六州鐵”或“鑄六州鐵”形容因重大失誤而後悔莫及,如宋代方嶽詞中“六州鐵鑄從頭錯”即引用此典。

常見混淆

部分資料(如、2)提到“比喻決心堅定”,可能與另一典故混淆。權威文獻(如漢典、史書記載)均以“鑄錯”為核心含義,建議以曆史出處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查閱《資治通鑒》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拜望不怯氣不實才用車輮蟲鳴螽躍待潮當斷不斷膽門單皮典辭掉以輕心頓入惡有惡報附禺附枝刮鏽棍球和鄰穢屑穢用節時介意進退觸籬酒後茶餘鞠草開邁愧喪來得冷冷淡淡冷飲輪铎馬房玫瑰色美手夢夢蟠郁飄香批紙尾前科青水皂白傾微淇園日闇神草詩颠濕家束蒿水簸箕私議歲滿搨匠韬秘銅面具通體偷越委虵綫符涎唾謝公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