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 匠伯 不顾,遂行不輟。弟子厌观之,走及 匠石 ,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后因以“櫟散”比喻无用之材。多作为谦词。《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晋 戴逵 《闲游赞》:“櫟散之质,不以斧斤致用。”《魏书·宗钦传》:“伊余櫟散,才至庸微。遭缘幸会,忝与枢机。”
“栎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栎散”字面指栎木一类无用的木料,比喻无用之材,常作为自谦之词使用。例如《魏书》中记载:“伊余栎散,才至庸微”,即用“栎散”表示自己才能平庸。
该词源自《庄子·人间世》中的寓言故事:匠人见一棵巨大的栎树,但因木质疏松、易腐,无法制作器具或建筑材料,故称其为“散木”(无用之木)。庄子借此说明“无用之用”的哲理,认为栎树因无用而得以长寿。
“栎散”的同义表述包括“栎樗”(无用之材)、“散材”等,均出自同一典故。
栎散(lì sǎn)是一个汉字词组,由“栎”和“散”两个字组成。 “栎”是指栎树,属于植物的一种。 “散”是指分散、散开、散发的意思。
“栎”字的拆分部首是木,它共有7画; “散”字的拆分部首是⺍,它共有10画。
栎散的繁体字为櫟散
在古时候,栎散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一般使用的写法与现代相似。
1. 公司将栎散在全国范围内销售。
2. 这种药物具有栎散湿热、清热解毒*********。
栎散可以和其他汉字组成许多词语,如:栎树、散落、散步等。
栎散的近义词有:分散、散开、散播。
栎散的反义词有:集中、聚集、汇集。
奥学半空闭塞眼睛捉麻雀蚕食鲸吞侧背承从趁时陈言齿尊虫书鸟篆导源的彀琱琢跕躞顶饰讹略藩衍分株拊键工字钢顾盼神飞寒丝丝闳大江娥介殻虫戒色九城陌极重难返凌歊台龙鉢乱惑迷国明幽迷人嘌呤平贾钤键七符六诏器略清风峻节秦皇岛市亲口秦越肥瘠齐醍雀喧鸠聚驱走桑荫未移三肃三五三消失魂丧魄淑媚说不尽肃队速末水推赤吐駡图作不轨文路小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