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令原之戚的意思、令原之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令原之戚的解释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毛 传:“脊令,雝渠也。” 郑玄 笺:“雝渠,水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於急难。”后因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序》:“ 绍定 改元,适有令原之戚,闭门谢客,因追思,捉笔纪録,不觉盈轴,以‘游宦纪闻’题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令原之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为“令原的悲伤”,引申为兄弟去世的哀痛之情。其典源可追溯至《诗经·小雅·常棣》中“脊令在原,兄弟急难”一句。脊令(即鹡鸰鸟)本生活在水边,若流落原野则象征困境,诗中以此比喻兄弟患难与共的情谊。后世文人将“令原”代指兄弟,如宋代楼钥《代书回启》中“既虚令原之戚,复感断机之悲”即用此典表达丧弟之痛。

该成语的释义在《汉语大词典》中被明确标注为“指兄、弟去世”,属于古代汉语中表达血缘亲情的特定哀悼用语。其语言构成具有典型典故特征:“令”取自“脊令”的简称,“原”指代原野意象,“戚”则直指悲戚情感,三者共同构成对兄弟情谊与生命消逝的双重隐喻。

参考来源:

  1. 《诗经·小雅·常棣》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楼钥《攻媿集》卷六十五(四部丛刊本)
  3. 《汉语大词典》第七版“令原之戚”词条
  4. 《中国典故大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令原之戚”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出处与典故

  1. 《诗经·小雅·常棣》
    原文:“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 脊令(即“鹡鸰”,一种水鸟)本应生活在湿地,若流落高原,则会鸣叫呼救同类。诗中以此比喻兄弟在危难中互相救助。
    • 汉代郑玄注解:“犹兄弟之于急难”,后引申为兄弟离世的哀伤。

用法与示例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历史用例,可参考《诗经》及宋代文献《游宦纪闻》。

别人正在浏览...

炳炳显显笔气钗荆裙布超伍叱名错缪单钱电船妇业公朱咕啜古垒果谲海王宫寒拾坏料笏牀回禀惠剑回植简峭金石之言拒格课能狂獐枯膓泪点礼传离宫别馆骆驼草率贷漭滥鸟篆驽拙平澹拼字清快饶辩人手一册人造棉入馆散笔三策摄衞实边世界语沓乱陶化特等佻达通成万世无疆僞臣蜗壳伍符下马碑鲜彩香色枵腹终朝谐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