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厲,也寫作“勵”。激勵節操。《淮南子·修務》:“故君子積志委正,以趣明師;勵節亢高,以絶世俗。” 漢 孔融 《薦祢衡表》:“ 任座 抗行, 史魚 厲節,殆無以過也。”《晉書·周虓傳》:“故西夷校尉, 梓潼 太守 周虓 ,執心忠烈,厲節寇庭,遂嬰禍荒裔,痛窴泉壤。”《鏡花緣》第四一回:“ 衛 、 鄭 、 楚 、 樊 ,厲節中闈。”
厲節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磨砺節操,堅守高尚的志向和氣節。具體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砥砺節操
“厲”通“砺”,意為磨刀石,引申為磨煉、淬煉;“節”指人的操守、氣節。故“厲節”強調通過自我約束與外界考驗來錘煉品德,使節操如經打磨般堅貞不屈。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形容人修身嚴謹,以高尚的道德标準要求自身。
堅守氣節
在古代文獻中,“厲節”常與“高行”并提,特指在逆境或誘惑中堅守原則,不隨波逐流。例如《後漢書》中“厲節亢首,不隨俗傾仄”的記載,凸顯其剛正不阿、獨立不移的精神内核。此義項在《辭源》中亦被明确收錄,強調對志節的執着持守。
詞源與文化意蘊
“節”的本義為竹節(《說文解字》),因其分段分明、質地堅硬,古人用以象征人格的堅韌與界限。“厲節”一詞濃縮了儒家“士不可不弘毅”的修身觀,如《中文大辭典》所述,其承載着對理想人格的追求,尤其在亂世中彰顯士人的精神脊梁。
同義詞:砥節、砺行、守節
反義詞:失節、變節、屈節
參考資料:
“厲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注意:部分資料(如查字典)将“厲節”拆解為“嚴格遵循原則”,此釋義與主流文獻中的“激勵節操”存在差異,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拔毛連茹悲剝卞和炳粲草土唱卯攙合睹微知著爾時煩恹犯齋人法衆豐馨粉楦腹熱腸荒改轅高曾骨筋荒貨疾椒鷄郊陌忣忣稽據吉他九逵镌價絶流覺露可闵客亭诳丐款項萊夷浪痕遴拔陋弱毛線謀道作舍默運袍褂勤任然故辱詈設官十際使事孀閨束煙私金私親送往勞來替陵投石超距脫巾香扇廂子仙僮蟹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