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让的意思、德让的详细解释
德让的解释
《国语·周语下》:“昔 史佚 有言‘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居俭动敬,德让事咨,而能避怨,以为卿佐,其有不兴乎!”本谓为人的品德应谦让。后即指礼让。 汉 扬雄 《法言·先知》:“修之以礼义,则下多德让。”《汉书·循吏传序》:“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弭讼》:“刘君愍德让之凌替,疾民争之损化。”
词语分解
- 德的解释 德 é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 让的解释 让 (讓) à 不争,尽(媙 )着旁人:让步。让位。谦让。 请:让茶。 许,使:不让他来。 任凭:让他闹去。 被:让雨淋了。 索取一定代价,把东西给人:出让。转(僴 )让。 闪避:让开。当仁不让。 责
网络扩展解释
“德让”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与道德修养和谦让品质相关。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
本义
源自《国语·周语下》中史佚的言论:“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意为“品德中最重要的是谦让”。最初强调个人修养中谦让的重要性。
-
引申义
后世逐渐演变为“礼让”,指在言行中主动退让以体现道德风范。如《汉书》中“德让君子之遗风”即指礼让的君子品德。
二、构成与内涵
- “德”:指道德、品行,强调内在修养。
- “让”:指谦让、退让,表现为对外行为的克制与尊重。
两者结合,体现“以德为本,以让为行”的伦理观念(参考)。
三、历史用例
- 汉代扬雄《法言·先知》:“修之以礼义,则下多德让”,说明礼义教化可推广谦让之风。
- 晋代葛洪《抱朴子》提及“德让之凌替”,反映当时对谦德衰退的担忧。
四、现代适用性
尽管为古汉语词汇,其核心精神与当代倡导的“谦逊有礼”“道德自律”仍高度契合,可用于描述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品格。
注:如需具体文献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参考《国语》《汉书》等典籍,或访问汉典等权威辞书平台。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德让(dé ràng)这个词的意思是尊敬有礼的态度和言行,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和体谅。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彳」,右边的部首是「讠」。它共有9个笔画:「彳」部2画,「讠」部7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的「让」字,意思是退让、让步,表示为了尊重他人而主动让步。在繁体字中,「德让」的写法是「德讓」。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中,「德让」的写法与现代相似,只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例如,「德」字的「彳」部古代写作「⻊」,「让」字的「讠」部古代写作「言」。不过,总体来说,古代汉字的结构和现代汉字相似,保留了字形的基本特点。
以下是一些关于「德让」的例句:
1. 做人要有德让,不要总是自私自利。
2. 我们要以德让人,互相尊重。
一些与「德让」相关的组词有:德行、德义、德艺双馨等。近义词包括:谦让、和蔼、有礼等。反义词包括:无礼、自私、固执等。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暴敛被收鞭拊编削布达佩斯厕牀词匠从孙当行家倒戢干戈得失成败娥眉垩帚放恕繁会蜂攘傅堞甘棠遗爱酤卖剑吷节旨金钩子救苦弭灾开怀畅饮扣扉苦苦孜孜练功十八法敛怨列岸鲁鲁冒冒马监旄旒民盟闹嚷衄折佩帏歉褊乞饭青门隐轻手蹑脚清阴罄竹难穷生凑誓不两立十二辰属时暮台勑汤雪甜净天子魔体资通宾同喜歪派尾尾鲜滴小眚喜见于色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