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品的意思、僚品的详细解释
僚品的解释
犹众官。《旧唐书·永王璘传》:“ 吴郡 採访使 李希言 乃平牒 璘 ,大署其名, 璘 遂激怒,牒报曰:‘寡人上皇天属,皇帝友于,地尊侯王,礼絶僚品,简书来往,应有常仪。’”
词语分解
- 僚的解释 僚 á 官:官僚。 旧指同在一起做官的:僚属(下属的官吏)。僚友。僚佐。幕僚。 古代对一种奴隶或差役的称谓。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 品的解释 品 ǐ 物件:物品。产品。赠品。战利品。 等级,种类:品名。品类。品色。品位。 性质:品质。品行(妌 )。品节(指人的品行节操)。人品。 体察出好坏、优劣等:品评。品第(品评优劣而定其等级)。品味(品
专业解析
"僚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古代官员的等级、职位或身份地位。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义分解和古代官制文化两方面理解:
-
字义分解:
- 僚 (liáo): 本义指官吏、同官或同僚。在“僚品”一词中,主要指“官吏”或“官职”。
- 品 (pǐn): 本义指事物的种类级。在中国古代官制中,“品”特指官员的等级制度,如“九品中正制”中的“品”,用以区分官员的高低贵贱、俸禄多寡和职权范围。
- 合义: “僚品”即“官吏的等级”或“官职的品级”。它直接指代官员所处的具体级别,是其身份、地位、权力和待遇的官方标识。
-
古代官制文化背景:
- 中国古代有着严格的官僚等级制度,如秦汉的“秩石制”、魏晋南北朝至明清的“九品中正制”及“九品十八级”等。“僚品”正是这种等级制度的具体体现。
- 官员的“品”决定了其官职名称(如“一品大员”、“七品知县”)、俸禄标准、官服颜色与图案(如明清时期的“补子”)、仪仗规格、参政权责范围等。
- “僚品”不仅是一个行政管理的工具,也是社会等级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古代社会的政治运作和人际关系(如上下级关系、同僚交往)。
“僚品”指的就是古代官员的等级、品阶或职位级别。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以“品”为核心、严格区分官员身份地位和职权的制度特征。
参考来源:
- 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辞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等权威汉语工具书中对“僚”、“品”及古代官制相关词条的阐释。同时参考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相关通识(如《中国历代官制》等)。
- 由于具体在线词典链接可能变动或无法直接指向精确词条,此处建议查阅上述权威工具书的纸质版或官方认可的电子数据库(如商务印书馆《辞源》网络版、汉典网 zdic.net 等)获取最准确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僚品”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含义:指“众官”,即众多官员的统称。该词常用于古代文献中,强调官员群体或同僚的层级关系。
- 字义分解:
- 僚:指官吏或同僚,如“僚属”“僚友”。
- 品:指等级、类别,如官员的品阶。
出处与用法
- 典型例证:见于《旧唐书·永王璘传》。唐代永王李璘在回复吴郡採访使李希言的公文中,自称“礼絶僚品”,强调自己地位高于普通官员,体现古代官场等级制度。
- 语境特点:多用于强调官员群体的层级或礼仪规范,例如公文书信中的称谓差异。
现代适用性
该词属于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历史文献分析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官制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旧唐书》等史料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保安身为乐巴依冰丝弦财礼才貌俱全残膏剩馥檮昧初政催迸道德价值到任电达厄难乏话芳润風牛棼争戈磔勾拨毫安晃漾回放货易假报告监刑豭豚截指开宇克令冷眼人廉劲烈寒柳黄卢姬旁舍劈剥颇陵普天抢话奇薄歧母亲爱侵蔽勤力取代反应三胞胎僧録司僧磬麝香实际式庐天休跳歌庭实同床共枕外爷侮駡相方下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