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檮昧的意思、檮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檮昧的解释

愚昧。多作自谦之辞。 晋 郭璞 《<尔雅>序》:“ 璞 不揆擣昧,少而习焉。” 宋 欧阳修 《南省试策第五道》:“猥惟檮昧之微,举皆管浅之説。” 王闿运 《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统兵大臣畏避事之名,故兵挫而不退,愚臣檮昧窃有疑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檮昧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词素拆解与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1. 词义解析

    “檮”通“梼”,原指古代传说中的凶兽“梼杌”,后引申为愚顽、凶悍之意。而“昧”本义为昏暗不明,常用来形容蒙昧无知的状态。二者组合后,“檮昧”整体含义指愚钝且缺乏见识,常见于古籍中对人性或行为的负面评价。

  2. 文献用例

    该词可见于清代文献,如《清史稿》中“檮昧失礼”的表述,用以批评礼仪教化不足导致的粗鄙行为。现代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将其收录,标注读音为“chóu mèi”,释义强调“愚昧无知”的核心内涵。

  3. 词源关联

    “檮”与“梼”的互通性源于《左传》对“梼杌”的记载,这一凶兽形象被借喻为顽固不化之人,后逐渐衍生出“梼昧”“檮昧”等同源词汇。此类词源演变体现了汉语通过神话意象构建抽象概念的造词特点。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檮昧”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说明:

  1. 基本释义
    该词读作táo mèi,意为愚昧无知。需要注意的是,其正确字形应为“梼昧”(“檮”是“梼”的异体字或通假写法)。

  2. 出处与用法
    源自晋代学者郭璞的《尔雅序》:“璞不揆梼昧,少而习焉。”此处是作者自谦之辞,表示自己学识浅薄但仍坚持学习。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古代文献或自谦表述中。

  3. 相关扩展

    • 结构分析:“梼”本指传说中的恶木,引申为愚笨;“昧”指昏暗不明,组合后强化了“蒙昧无知”的语义。
    • 近义词:可参考“憃昧”(chōng mèi,愚昧)、“晻昧”(àn mèi,昏暗不明)等,但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区分。

该词多用于形容人或思想的愚钝状态,需注意其古汉语特征及谦辞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媕妸白芀子百溢犇亡彪彪乘衅笞棰存亡继絶订卖钉帽定桃法宝费唇舌高衢恭慎果决臌胀宏覆鸿露黄鐡矿欢故绛服健勇颈部金声玉服金坛卷尾举息伉行来至揽持离身卖约磨钝扭扭捏捏牛子喏喏连声鈚箭笸篮破土秋菜秋毫之末鹊不踏鹊巢赋曲高和寡柔癕赏工伤言扎语赏赞深厚伸愬十八世殊形诡状司册塔铃五有下回乡歌系船携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