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牵制。谓缀其后使不得自由行动。《三国志·吴志·周鲂传》:“如使 石阳 及 青 徐 诸军首尾相衔,牵缀往兵,使不得速退者,则善之善也。”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知兵》:“要知此兵之屯,在於牵缀贼势,使其左顾右虑,不敢併力攻城,而胜算在我矣。” 郭希仁 《从戎纪略》:“幸东南原及 黄河 岸诸路均未开战,各住画定地点,牵缀敌兵,得以无事。”
(2).连接。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弱叶繁,互相交结,每风来,輒自相解,了不相牵缀,树之阶庭,使人不忿。”
(3).牵强凑合。 宋 陈亮 《书<欧阳文粹>后》:“学者又习於当时之所谓经义者,剥裂牵缀,气日以卑。”
“牵缀”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牵制、限制行动
指通过某种方式限制对方的自由行动,常见于军事或策略描述。例如《三国志·吴志·周鲂传》中“牵缀往兵,使不得速退”,指通过战术牵制敌军撤退。清代梁章鉅也提到“牵缀贼势”以分散敌方兵力。
连接、相互关联
用于描述事物间的自然连接状态。如晋代崔豹《古今注·草木》中“了不相牵缀”,指合欢树的枝叶虽交结但可自行分离,强调自然连接而非强制束缚。
牵强凑合
含贬义,指生硬拼凑、缺乏逻辑关联。宋代陈亮《书<欧阳文粹>后》批评当时经义“剥裂牵缀”,即内容割裂、强行拼凑。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现代汉语较少使用。唐代张九龄诗句“牵缀从浮事”体现其引申义,暗含被琐事缠身的无奈。需注意不同语境下的褒贬色彩差异。
牵缀是一个中文词汇,常用于表达某事物或某人因为某种原因而与另外一事物或另外一人产生连结,无法分离的意思。
牵缀的拆分部首是⺧(牛)和⼕(又),它的总笔画数是8画。
《牵缀》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见于北周刘勰所编的《文心雕龙·语音心法》一书中。该书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著名著作,对于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有着较深入的探讨。
在繁体字中,牵缀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牽纒」。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会存在一些变化。以《康熙字典》为例,牵缀的古代写法为「牽纒」。
以下是一些使用牵缀词的例句:
1. 这个问题牵缀到了我个人的利益,所以我必须要认真对待。
2. 他的丑闻牵缀到了整个公司,给公司的形象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组词:牵挂、缠绕、纠缠
近义词:连结、联系
反义词:解脱、分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