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骨采的意思、骨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骨采的解释

指文章的骨力和辞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章以造闕,风矩应明;表以致禁,骨采宜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若骨采未圆,风辞未练,而跨略旧规,驰騖新作,虽获巧意,危败亦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骨采是汉语中一个复合式美学概念,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由"骨"与"采"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骨"指人体骨骼架构,象征刚健有力的支撑系统;"采"指外在风姿神韵,二者结合喻指由内在骨相焕发的外显神采。《古代汉语词典》记载该词特指"形貌气度中蕴含的刚劲风韵"。

二、文学引申义 在文论体系中,该词被刘勰《文心雕龙》引申为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指文章既具备"结言端直"的刚健骨力,又呈现"析辞必精"的文采之美,强调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性。这种用法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有详细论述。

三、美学内涵 《中国美学范畴辞典》将其归纳为三个递进层次:1)生理层面指挺拔的形体姿态;2)精神层面指刚正的气节品格;3)艺术层面指刚柔相济的审美张力,这种内涵在魏晋人物品鉴和书画理论中尤为突出。

四、引用参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23修订版)
  2. 罗宗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华书局,2016年版)
  3. 汪涌豪《中国美学范畴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骨采”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包含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1. 文学批评术语
    指文章的骨力(思想内容的刚健有力)与辞采(文辞的华美)。这一含义源自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如《章表》中提到“骨采宜耀”,强调表类文章需兼具思想深度与语言美感。刘勰认为,若“骨采未圆”(思想与文辞未完善),强行创新易导致失败。

  2. 形容人物气质
    现代用法中偶见引申为形容人的风度、仪态或气质出众,如“骨采非凡”。但此用法并非传统主流,更多见于口语或特定语境中。


别人正在浏览...

百川灌河八隣苞孽崩号不可耐不识丁驰奔攒动瘁瘁摧灭登歌典博帝侧笛簟恶木耳尖芳年梵庋匪忱凤叶个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广文馆光压官兴诲盗交叉火网吉禘进读金鸦觜积仁绝路逢生倔奇旷贵亏节雷达灵质虑无不周贸利梅目女生清关穷褲人影绰绰三白脆少安毋躁食手瘦瘠顺袋私寓夙知桃汛天意推磨望获无形之中乡先生县尹先自隗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