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踮起脚跟。形容用力的样子。《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 成玄英 疏:“离跂,用力貌也。圣迹为害物之具,而儒、墨方復攘臂分外,用力於桎梏之间,执迹封教,救当世之弊。”《淮南子·俶真训》:“於是万民乃始慲觟离跂,各欲行其知伪,以求凿枘於世,而错择名利。”一说谓离世独立,超出凡俗。参见“ 利跂 ”。
“离跂”是汉语中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古汉语典籍及训诂学角度进行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离跂”本义指踮起脚跟,形容用力或迫切的状态,如《庄子·外物》中“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此处“离跂”引申为超然独立、奋力挣脱束缚的姿态。
从词源学分析,“离”通“丽”,有附着、显露之意;“跂”为“企”的异体字,表踮脚。《说文解字》注“跂,足多指也”,后衍生为“举踵”动作。二字组合后,词义从具体动作延伸至抽象状态,如《荀子·非十二子》中以“离跂”喻指标新立异、刻意彰显与众不同的倾向。
在古文献中,该词多用于哲学语境。如唐代成玄英《庄子疏》释“离跂”为“自异于众,为求虚名”,强调其含贬义色彩,暗示脱离群体、追求虚誉的行为。现代汉语中,该词偶见于学术论著,用以描述文化或思想层面的特立独行现象。
引用来源:
“离跂”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因语境不同存在以下两种解释:
根据《庄子·在宥》的记载,“离跂”形容踮起脚跟、用力的样子。例如文中提到,儒墨学派在桎梏之间“离跂攘臂”,成玄英注释为“用力貌”,即指奋力行动的姿态。
另一种解释认为,“离跂”可引申为“离世独立”,指人超越世俗、保持精神独立的境界。这种解读与“利跂”(超出凡俗)相关,强调对世俗束缚的挣脱。
建议在具体使用时结合文献出处和语境,优先参考《庄子》及相关注疏的权威解释。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不谋同辞不一定彩绘嘲谤诚谏陈锡赤诵子充衢村戏雕虫薄技琱刻钓丝钓文鈎斗巧方纔風胡子谎彻梢虚壶浆监事加油站解拆节庆妓航寖怠纠告醵敛课椅刻盩疗饥令嫒凛凛买东买西名材木饧拏掇囊首闹泛扭力朴渥疲堕切近欺君轻鄙劝教阙略曲屈入易塞内十善道书工菽麦陶然自得田齐天演违正午暑县传险窄效捷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