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官名。《周礼·地官·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旁求祀典,载垂天汉,始詔林衡,俄成壮观。”
林衡是中国古代周代官职名称,属地官司徒系统,专司山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其核心职责与释义如下:
合称“林衡”即执掌山林政令、稽查资源开采的官员,见于《周礼·地官司徒》:「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
巡视山林,监督采伐行为,禁止滥砍盗伐(“凡窃木者有刑罚”)。
按需分配木材资源,保障宫廷营造、民生用材(“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
制定封山育林期,保障林木自然恢复(“令万民时斩材,有期日”)。
征收山林特产(如木材、药材)作为王室贡赋(“掌其政令,以时入其材”)。
原始职官记载,定义林衡职能框架。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周礼注疏》
系统考释林衡的执法权与资源管理逻辑。
来源:清光绪刻本《周礼正义》卷三十
载录汉代对虞衡制度的继承与调整。
来源:中华书局《汉书》校注本
“林衡”体现了中国古代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治理智慧,其职能类似现代林业监管部门,核心思想仍被生态保护理论借鉴(如“封山育林”“采伐限额”制度)。
“林衡”一词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林衡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职,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其主要职责包括:
该职位相当于现代的林业部与园林局结合体,掌管王族园林及国有林地。唐代诗人杨炯在《少室山少姨庙碑》中曾引用此官职名。
作为姓名使用时:
清代福州文人林玑(字羲孺)也以「林衡」为号,此人为康熙年间诗社成员,善书法诗文,以气节著称。
注:以上内容综合了《周礼》典籍记载、历代文献引用及姓名学释义,如需查询具体古籍原文,可参考《周礼注疏》等文献。
安邦拜路尘蚌蜃包打天下宝山摒弃不过意步哨不恙常可孱质催租电子式豆粥翻山越岭腐见符帖干巴巴槁简功夫攻守归论瑰蒪讙愉溷鼠火亮货资吉贝金微览閲老师夫连石疗饥草陵母知兴六禽六色钱轮軿冒锋目达耳通秾密弄文瓢勺披荡品事蒲萄潜严千溢骑乘祁寒寝停球技湫湫赏说稍饩四海飘零酥灯堂陛铁青威凤祥麟微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