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崚崚的意思、崚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崚崚的解释

(1) [overlapping]∶重叠的样子;突兀的样子

山崚崚

(2) [upright]∶形容人品刚正不屈

气骨崚崚

(3) [thin]∶形容人体瘦削

瘦骨崚崚

详细解释

(1).重迭貌;突兀貌。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水学金波,石似琼岸。错龟鳞之崚崚,绕蛟色之漫漫。” 明 袁宗道 《信阳道中即事》诗:“桥上山崚崚,桥边石齿齿。” 明 许潮 《武陵春》:“只见碧崚崚怪石撑空,翠阴阴古林蔽日。”

(2).形容人品刚正不屈。 明 王世懋 《艺圃撷馀》:“其后气骨崚崚,差堪旗鼓中原者,仅一 郑善夫 耳。”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四六:“ 蓉川 风气肇吾乡,骨鯁崚崚屡奏章。”

(3).形容人体瘦削。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一章:“ 卢嘉川 站在门边,静静地看着 余永泽 那瘦骨崚崚的背影。”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崚崚”是一个叠字词,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 形容山峰重叠、高耸突兀
    多用于描绘山势险峻或层峦叠嶂的景象。例如:“西岳崚崚竦处尊,诸峰罗列似儿孙”(引自)。这种用法常见于古代诗文,强调山体的雄伟险峻。

  2. 比喻刚正不屈的品格
    可指人品格特出不凡或刚正不阿。如明代温璜在《弟子问》中提到“意象崚嶒”,借山势比喻文章风骨(参考、)。

  3. 形容人体瘦削、骨节显露
    用于描写人消瘦时骨骼突出的状态,例如“瘦骨崚崚”()。现代文学中,梁斌的《红旗谱》也以此形容人物的手部特征。

注意:部分文献中“崚崚”与“崚嶒(léng céng)”存在混用现象,后者更强调高峻和刚正的双重含义(如、)。若需具体语境分析,建议结合诗句或原文进一步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崚崚:意义与来源

“崚崚”这个词是指物体高耸挺拔、显得威严或高声响亮的样子。它是一个形容词,在描述事物的外貌或声音时使用。该词常用于描述山岭、高楼、钟声等。

拆分部首和笔画

“崚崚”这个词的部首是山(山字旁),它由11个笔画组成。具体的笔画顺序为:

繁体字

在繁体字中,“崚崚”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差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古时候的“崚崚”可能以“陵陵”来表示。后来,写法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状。

例句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无崚(没有崚崚),崚山(高耸的山崚)。

近义词:高耸、挺拔、雄峻。

反义词:低矮、平坦、嘈杂。

别人正在浏览...

捱挤阿旨顺情半上落下抃儛比热嘲慢尘情痴呆懵懂蠢人辞屈鏙然挫磨凋剥顿僵敦友堕泪碣繁侈蜂窠唱戏風雲變幻工伤保险估船龟贝颔首红纶红粟蹐步祭豆解印钧曲捃拾狂风怒吼六画袤僻嚜杘摩肩如云逆接浅埃趫猛跷足而待耆阇崛山倾巢晴干祈祉呿陀任怨任真自得三独伤弓之鸟山泥社会青年十八世暑雨祁寒搜撅台斗太丘道广通晩文牺沃燋误恩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