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逍遙台的意思、逍遙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逍遙台的解釋

(1).在 山東省 滕州市 。故 薛城 之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三·兖州府》:“ 臨城驛 逍遙臺 ,在故 薛城 南十裡。《左傳·莊三十一年》‘築臺于 薛 ’,即此臺也。 齊宣王 時, 孟嘗君 歸 薛 ,乃更築之,名曰 逍遙 。”

(2).在 廣東省 曲江縣 南, 隋 刺史 薛道衡 所建。 唐 張九齡 《歲除陪王司馬登薛公逍遙台序》:“故郡城有荒臺焉,雖層宇落搆,而遺制巋然,邑老相傳,斯則 薛公 道衡 之所憩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逍遙台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文化内涵的專有名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基本釋義

逍遙台指中國古代一處著名的園林建築遺址,特指西漢梁孝王劉武在梁國(今河南商丘永城)所建的離宮别館。其名稱源自“逍遙”一詞:


二、曆史背景與典故

逍遙台為西漢梁孝王所建“梁園”(又稱“兔園”)的核心建築之一,常見于古籍記載:

  1. 《史記·梁孝王世家》:

    載梁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裡”,内含宮觀台榭,逍遙台即其中标志性建築。

  2.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志》:

    明确記載“逍遙台在(宋城)縣東,梁孝王與鄒陽、枚乘等遊處”,印證其文人雅集功能。

  3. 文學意象:

    李白《梁園吟》“卻憶蓬池阮公詠,因吟‘渌水揚洪波’”等詩作,均以逍遙台象征超脫塵世的理想之境。


三、文化内涵

逍遙台承載三重文化意義:

  1. 帝王苑囿的實體象征

    反映漢代貴族“高台榭、美宮室”的園林營造風尚(參考《三輔黃圖》。

  2. 文人精神的寄托

    成為後世詩詞中“逍遙”理想的物化載體,如謝惠連《雪賦》“梁王不悅,遊于兔園”即述其雅事。

  3. 地理遺迹的延續

    今河南永城芒砀山存有梁孝王陵及梁園遺址,逍遙台作為曆史地名沿用至今(見《永城縣志》。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本.
  3. 司馬遷. 《史記·梁孝王世家》. 中華書局, 1959.
  4. 李吉甫. 《元和郡縣志·卷七》. 清代武英殿刻本.
  5. 彭定求等編. 《全唐詩·李白卷》. 中華書局, 1960.
  6. 佚名. 《三輔黃圖·苑囿》. 四庫全書本.
  7. 永城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永城縣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來源版本信息以增強學術可信度。)

網絡擴展解釋

“逍遙台”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既可作為曆史遺迹的名稱,也可引申為表達心境的成語。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逍遙台”由“逍遙”(心情愉悅、無憂無慮)和“台”(高台建築)組成,字面可理解為“讓人感到逍遙自在的高台”。其含義包含兩方面:

  1. 實際建築:指曆史上真實存在的台閣,如山東滕州與廣東曲江的兩處遺迹。
  2. 抽象比喻:象征無拘無束、閑適自在的精神狀态,常作為成語使用。

二、曆史背景與地理位置

  1. 山東滕州逍遙台

    • 位于故薛城南十裡,最早見于《左傳·莊公三十一年》“築台于薛”的記載。
    • 戰國時,孟嘗君(田文)歸薛後重建,并命名為“逍遙台”。
  2. 廣東曲江逍遙台

    • 由隋朝刺史薛道衡所建,唐代張九齡曾作《歲除陪王司馬登薛公逍遙台序》描述其遺迹。

三、成語與象征意義

作為成語,“逍遙台”被賦予以下内涵:


四、使用場景

  1. 文學描述:用于詩歌或散文中,烘托閑適意境,如宋代陳岩的七言詩《逍遙台》。
  2. 日常表達:形容人處于輕松愉快的狀态,例:“置身山水間,如登逍遙台。”

“逍遙台”既是承載曆史記憶的古代建築,也是文人墨客借物抒懷的意象。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遺迹的文獻記載,可參考《讀史方輿紀要》或唐代張九齡的詩文。

别人正在浏覽...

搬遷拔舍不則彩畫蒼潤怅而稱借持橐崇亘賜書抵突方來紛輪赓載弓父公肩廣柳車貴上貴騰寒絲絲嚎啕喝神斷鬼黃耳菌昏慘慘匠郢接軌精貫白日盡勢舊雨重逢據亂開緣忼慷空絶連和靈籌留台膜視目今内洋讴吟蟠互劈正斧秋漢秋吟蛬權宜之計穰穰滿家灑翰散曲上乘世耳詩準收結瑣伏索解人萬口一談猬結蟻聚偉晔仙伯險麗小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