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 山東省 滕州市 。故 薛城 之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三·兖州府》:“ 臨城驛 逍遙臺 ,在故 薛城 南十裡。《左傳·莊三十一年》‘築臺于 薛 ’,即此臺也。 齊宣王 時, 孟嘗君 歸 薛 ,乃更築之,名曰 逍遙 。”
(2).在 廣東省 曲江縣 南, 隋 刺史 薛道衡 所建。 唐 張九齡 《歲除陪王司馬登薛公逍遙台序》:“故郡城有荒臺焉,雖層宇落搆,而遺制巋然,邑老相傳,斯則 薛公 道衡 之所憩也。”
“逍遙台”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既可作為曆史遺迹的名稱,也可引申為表達心境的成語。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逍遙台”由“逍遙”(心情愉悅、無憂無慮)和“台”(高台建築)組成,字面可理解為“讓人感到逍遙自在的高台”。其含義包含兩方面:
山東滕州逍遙台
廣東曲江逍遙台
作為成語,“逍遙台”被賦予以下内涵:
“逍遙台”既是承載曆史記憶的古代建築,也是文人墨客借物抒懷的意象。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遺迹的文獻記載,可參考《讀史方輿紀要》或唐代張九齡的詩文。
《逍遙台》是一個常見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一個可以讓人心情舒暢、自在無憂的地方。在這個地方,人們可以無拘無束地享受生活,忘卻一切煩惱和壓力。
根據《康熙字典》,《逍遙台》的拆分部首是辶(走之辶),它是表示一種意義的漢字部首,表示與“行走”相關的字。根據筆畫數來計算,《逍遙台》總共有14畫。
《逍遙台》最早出現在《漢書·何武傳》一書中,是指漢代時期的一個名叫逍遙台的地方。逍遙台原為西漢時期漢武帝劉徹所建,在那裡,文人墨客可以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和寫作才華。
繁體字“逍遙臺”是逍遙台的繁體字形式。在繁體中,多數漢字的結構和形态比簡體字更加複雜。
古時候漢字“逍遙台”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台字寫作“臺”,字形上方多了一個“至”字,表示“至高至遠”的意思。
1. 在河邊的逍遙台上吹着風,看着夕陽下山,心情真是愉悅無比。
2. 逍遙台上之風景如詩如畫,令人陶醉。
組成《逍遙台》的字都有自己獨立的含義:
逍遙:指舒暢、自在無憂的狀态。
台:指一種建築物或平台,通常供人休息或舉行活動使用。
近義詞:
歡樂、快樂、愉悅、自在。
反義詞:
痛苦、煩惱、困擾、焦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