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鸮心鹂舌”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比喻人表面言辞动听,内心却狠毒险恶。其中“鸮”(xiāo)指猫头鹰,象征凶恶;“鹂”(lí)指黄鹂鸟,鸣声悦耳。两者结合,形容口蜜腹剑的虚伪性格。
出自清代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二回:“这绍闻当不住鸮心鹂舌的话,真乃是看其形状,令人能种种不乐。”通过小说情节,讽刺了巧言令色之人。
该成语通过动物意象的对比,生动揭示了人性中表里不一的复杂性。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于中性或褒义场景。读音为xiāo xīn lí shé(标注的“rén xīn”为错误读音)。
《鸮心鸝舌》是一个成语,意为凤凰之音。比喻文辞典雅、音韵悦耳动人。
《鸮心鸝舌》的拆分部首是鸟,总笔画数为20。
《鸮心鸝舌》最早见于明代杜甫的《鸿雁》诗:“鸮心鸝舌,贞信者。春蔗冬嘘。”后来成为了用于形容文辞的美妙。
《鸮心鸝舌》的繁体字为「鴞心鸝舌」。
古时候《鸮心鸝舌》的写法有所不同,如用「鴞」代替了现代汉字中的「鸮」。
他的演讲犹如《鸮心鸝舌》,让人陶醉其中。
组词:鸮目鸟步、鸮目虎吻、鸮毛换鹄
近义词:珠联璧合、声情并茂、辞章瑰丽
反义词:粗劣笨拙、平淡无奇、乏味无趣
般担巴掌冰台参事册拜伧人冲击波传灯春秋丹陛刀笔吏顶租东虞剟取鹅王择乳犯尅高老头寡学诡速鼓口过与旱桥昒昕疆理釂酬机石捄荒伉俪情深临下历气拢共龙骧虎步漫决迷道密密匝匝蹒连趫捷乔作衙球面透镜缺画人间第一黄三时上座摄衰诗传世柱国踏高蹻铜砚王屋文治无患木雾幕误文雾绡烟縠梧州市乡原险屯下水歇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