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畏葸的意思、畏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畏葸的解释

畏惧;胆怯。 清 王韬 《重刻<徐忠烈公遗集>序》:“畏葸退缩,坐失事机。”《清史稿·高宗纪四》:“﹝ 乾隆 三十六年五月﹞乙巳, 阿桂 以畏葸褫职,降兵丁効力。”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一向谨慎忠厚的她,现在‘发展’成为畏葸而忧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畏葸”是汉语中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汇,读作wèixǐ,属于并列式合成词。该词由“畏”和“葸”两个同义语素构成,其中“畏”指恐惧、害怕,“葸”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畏惧也”,二字连用强化了恐惧的程度,表示极度害怕、退缩不前的心理状态。

在具体运用中,“畏葸”既可作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宋史·理宗纪》载“畏葸不振”,也可作形容词描述人的性格特征,如清代昭梿《啸亭杂录》评价官员“畏葸不前”。其近义词包括“畏惧”“胆怯”,反义词则有“勇敢”“果敢”等。

现代汉语中该词常见于学术著作和政论文章,例如《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畏葸苟安”的表述,多用于批评缺乏担当精神的社会现象。需要注意的是,“葸”字在现代汉语中已不作为独立词语使用,仅在“畏葸”等固定搭配中保留古义。

权威资料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汉典(www.zdic.net)汉字考释条目
  3. 国学大师(www.guoxuedashi.com)古籍语料库

网络扩展解释

“畏葸”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1.拼音与释义

2.用法与示例

3.相关词语

4.扩展说明

如需更多文学或历史语境中的用例,可参考《文明小史》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檀罢软参股侧修抽马出归楚鸠出资寸心大藩蜑子答塞顿地讹乱分心劳神幅蒲告假莞蒻龟室闺心扢扬偟暇接淅寄适久直钜眼阆宫懒拖拖满师幕梁匏簧彭涓贫耗迫窄祈父青籙庆绵穷津其实不然权能人间词话溶度蹂若三从山泽生犷树衣泰极螳轮天蛾跳石望云亭网罩瓦砚舞鸡无任小廉哓哓狭邪子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