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小聘的意思、小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小聘的解释

谓诸侯每年派大夫聘问于天子。《礼记·王制》:“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郑玄 注:“比年,每岁也。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则君自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小聘"是中国古代婚姻礼仪"六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指订婚礼仪,规模较"大聘"为轻。其核心含义与仪式内容如下:

一、基本定义

小聘指男方在正式迎娶前,向女方家赠送相对简约的订婚礼物(如雁、帛、首饰等),以确立婚约关系。此仪式象征双方家庭对婚姻的初步确认,是"纳征"(大聘)前的约定程序。《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旧时订婚,男家向女家致送较轻的聘礼,相对于'大聘'而言。"

二、仪式内容与意义

  1. 礼物象征

    男方通常以"雁"为礼(取雁守时守信之意),辅以布帛、首饰等。礼物数量与价值低于"大聘",重在仪式性而非财物规模,体现"礼轻意重"的传统观念。

  2. 婚约确立

    女方受礼即表示婚约成立,双方需遵守信诺。《礼记·昏义》载:"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皆用雁",其中"纳吉"(即小聘)是婚约定立的关键步骤。

  3. 社会功能

    通过公开仪式强化婚姻的合法性,使婚约获得宗族与社会的认可,为后续"大聘"(纳征)奠定基础。

三、与大聘的区别

环节 小聘(纳吉) 大聘(纳征)
性质 订婚礼 聘婚礼
礼物 雁、帛等象征性物品 聘金、贵重财物
目的 确立婚约 完成财礼程序
时序 早于大聘 婚期前最后礼仪步骤

四、历史演变

小聘之礼起源于周代"六礼",唐宋后逐渐简化,部分地域与"问名"合并。明清时期,民间多以"下小定"代称,保留交换信物、宴请媒人等习俗,但具体形式因地域而异。近代以来,传统六礼多简化为"订婚""结婚"两阶段,小聘习俗逐渐淡化。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礼记·昏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3. 《仪礼·士昏礼》(上海古籍出版社)
  4. 《中国礼仪制度研究》(杨志刚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小聘”是一个源自古代礼仪制度的词语,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小聘”指周代诸侯每年派遣大夫向天子进行礼节性访问的制度,属于古代朝贡体系的一部分。与之对应的还有“大聘”(每三年派卿出使)和“朝”(每五年诸侯亲自朝见天子)。

二、历史背景与出处

  1. 文献来源
    该词最早见于《礼记·王制》:“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郑玄注解:“比年,每岁也。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则君自行。”。

  2. 制度内涵
    通过定期派遣不同级别的使者,诸侯向天子表达臣服与尊崇,同时天子借此维护中央权威,强化宗法关系。

三、词语结构

四、注意事项

若需进一步了解周代礼制,可参考《礼记》原文或相关史学论著。

别人正在浏览...

抱理编外砭削步伐钗股篆谗訴嘲噱触目如故篡伪锻造腭音甘休跟车宫罗狗腿光学玻璃古北区癸庚怀刷黄零草画数化先金车可式矿硐蓝顶子泪妆冷嘲裂纹铃柝乱风路向卖面光麦行墨痴木枋能手佥名陗核请骸骨晴朗七窍裘鞸旗语十地十返实利失乡枢秘署名缩栗太祝廷吏通瘀投资公司,投资信托公司脱冠拓迹枉用心机威虐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