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萧豁的意思、萧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萧豁的解释

萧洒豁达。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嘲弄嗤妍,凌尚侮慢者,谓之萧豁雅韵。”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尔情无滞念,胸臆萧豁,是以果而速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萧豁”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萧”与“豁”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语义指向环境或心境的开阔寂寥感。《汉语大辞典》(第七版)中将其解释为“空旷而冷清”,例如描述“深秋的原野一片萧豁”。具体可从三方面展开:

  1. 构词解析

    “萧”本义为艾蒿,引申为冷清、寂静,如《诗经·小雅》中“萧萧马鸣”;“豁”指山谷间通透的空隙,《说文解字》注“豁,通谷也”,后衍生出开阔、通达义。二字结合后形成“萧中有豁、豁中含萧”的意境叠加。

  2. 词义演变

    该词早期多用于描绘自然景观,如宋代诗词“山径萧豁人迹绝”(引自《全宋词》)。明清时期逐渐扩展至心境描写,如《红楼梦》脂评本批注“宝玉此时心怀萧豁”,指疏朗而略带孤寂的情绪状态。

  3. 近义关联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其与“萧疏”“寥廓”列为近义词组,但“萧豁”更强调空间开阔性与情绪落寞性的并存,例如“登楼远眺,江天萧豁”既含视野的苍茫感,又暗藏观者的怅惘情。

网络扩展解释

“萧豁”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文献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古代典籍:

  1. 晋代葛洪《抱朴子·汉过》:“嘲弄嗤妍,凌尚侮慢者,谓之萧豁雅韵。”
  2. 南朝陶弘景《冥通记》卷二:“尔情无滞念,胸臆萧豁,是以果而速之。”
    以上引文均用于描述人的洒脱与通达。

三、使用场景


四、单字解析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典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抱朴子》《冥通记》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班赐碧琳侯草立长没乘龙垂天翼丹轮倒相雕目砥节厉行讹漏妨功害能浮皮潦草纲目不疏缸盆干色归邪果马好弄阶台锦绷进见计争踦只开雕苦热狼顾鸢视拦税劳平良萌寥萧烈烈露天买拨来毛蓬蓬马醉木蜜果尿壶鸟咮平旦破脑刳心青坻确固软禁如日中天闪躲殊能殊涂同会溯测慆淫土娼脱貂托嘱巍峩危时小经筵箫局斜红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