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缺的意思、散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缺的解释

散失不全。《魏书·乐志》:“故使乐章散缺,伶官失守。” 宋 曾巩 《<王深父文集>序》:“其破去百家传注,推散缺不全之经,以明圣人之道於千载之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散缺”属于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需从构词法和语用角度分析。根据《汉语大词典》及《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原则,“散”指分散、不集中,“缺”表示不完整或不足,二字组合后形成以下语义维度:

  1. 离散性缺失

    多用于描述事物因分布零散导致的整体性缺陷,如古籍记载“文书散缺,典章难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文献因散佚造成考据困难。

  2. 结构性不完整

    在制度性语境中,可指体系因要素缺失形成的漏洞,如明清档案中“边政散缺,戍卒涣散”的表述,强调边防制度因要素分散产生的管理缺陷。

  3. 资源性匮乏

    现代汉语中偶见于专业文献,如考古学报告中“遗址散缺,发掘受限”,指文物分布零散导致的发掘资源不足。

该词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虽未单独立目,但符合古汉语“偏正结构”的构词规律,其语义逻辑与“散佚”“缺漏”等词存在近义关联。当代使用多见于学术文献及专业报告,日常口语中已趋式微。

网络扩展解释

“散缺”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àn quē,其核心含义为“散失不全”,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意义

    • “散”:指分散、不集中;“缺”:指缺失、不完整。组合后形容事物因分散而导致残缺不全的状态。
  2. 延伸含义

    • 可指人员、资源、文献等因分散或流失而无法完整保留或发挥作用。例如:

      《魏书·乐志》:“故使乐章散缺,伶官失守。”(形容音乐文献因散失而残缺)
      曾巩《<王深父文集>序》提到“推散缺不全之经”(指古籍因散佚而不完整)。


二、使用场景


三、近义词与关联概念


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魏书》或宋代文集(如、4、6的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把酒持螯璧润搏跃才技鬯通赐怜存省大不恭丹若登馂登杀复句赴命干活桂坊归注鼓腕好行曷鼻豁险鉴湖侠娇声借水推船箐鸡旌蒲酒浆课文焜上了休卢沟晓月路数莽卤麋质木渎弄笔排唤盘囊抛球乐蠯蛤屏障僻儒青插手亲人穰岁三尺雪色胆包天设放胜流声名十部从事炻器书鱼署篆夙世贪陵惋愕响亮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