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火不思。 清 曹寅 《诸敏庵弹平调琵琶感赋长句》:“芦管角角鷄登木,胡拨嘈嘈怪鸟啄。”参见“ 火不思 ”。
(2). 云南 纳西 族的乐器名。与火不思是同类的乐器。
“胡拨”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汇,主要涉及乐器和民族文化的解释:
古代弹拨乐器“火不思”的别称
胡拨是“火不思”的另一种称呼,属于元代以来流传的弹拨乐器,形似琵琶但颈部更细长,四弦。清代文人曹寅在诗句中曾用“胡拨嘈嘈怪鸟啄”形容其音色特点。
云南纳西族的传统乐器
在云南纳西族中,胡拨指一种与火不思同类的民族乐器,常用于民间音乐演奏,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火不思”的具体形制或纳西族音乐文化,建议查阅民族乐器研究资料。
《胡拨》是一个汉字词语,一般用作动词,常用于贬义,指随意胡乱地摆弄、摇动或调弄事物。
《胡拨》的部首是“月”,总共有6个笔画。
《胡拨》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中,“百物皆胡拨而不知其极。”形容人们对事物的摆弄和研究无法穷尽。
《胡拨》的繁体字为「胡撥」。
根据古代的字形演变,古代汉字「胡拨」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具体的形态请参考古代文献或字典。
1. 他经常无聊地胡拨自己的手机。
2. 不要胡拨那个魔方,小心弄坏了。
3. 别胡拨这些文件,它们很重要。
衍生词:胡乱、胡闹、胡扯、胡说八道、妄拨等。
胡乱、滥弄、调弄、摇动、摆弄。
谨慎、小心、妥帖、谨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