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象物的意思、象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象物的解释

(1).谓取法于物象;描摹物象。《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 杜预 注:“象所图物,著之於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荀况 学宗,而象物名赋,文质相称,固巨儒之情也。” 唐 韩愈 《谢自然诗》:“余闻古 夏后 ,象物知神姦。”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之五:“今夫文章者……有象物之体,有抒情之体。”

(2).指画有各类不同物象的旗帜。《左传·宣公十二年》:“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 杜预 注:“物,犹类也。” 孔颖达 疏:“类,谓旌旗画物类也。百官尊卑不同,所建各有其物,象其所建之物而行动。”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国容眡令而动,军政象物而具。”

(3).指麟、凤、龟、龙四灵。《周礼·春官·大司乐》:“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 郑玄 注:“象物,有象在天,所谓四灵者。天地之神,四灵之知,非德至和则不至。《礼运》曰:‘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谓道辅仁,司化莫晣;象物方臻,眡祲告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象物”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不同文献语境综合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取法物象,描摹事物

指通过观察自然或社会中的具体物象,进行艺术或文化创作。例如《左传·宣公三年》记载夏禹“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即在鼎上刻画各类物象,帮助百姓辨识善恶神奸。这一用法也见于文学理论,如刘勰《文心雕龙》提到荀况“象物名赋”,即通过描摹物象创作赋体。相关成语“铸鼎象物”即源于此典故。

2.象征不同等级的旗帜

古代旗帜上绘制特定物象以区分官职或军事等级。《左传·宣公十二年》载“百官象物而动”,杜预注解释为“旌旗画物类”,即官员根据旗帜上的图案行动。南朝颜延之的诗序中也有“军政象物而具”的描述,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含义。

3.代指麟、凤、龟、龙四灵

《周礼·春官》提到“象物”为四灵(麟、凤、龟、龙),象征天地祥瑞。郑玄注解称其为“有象在天”的神灵,需德行至和方能显现。这一用法多见于礼制文献,如《礼运》明确将四灵定义为祥瑞象征。


例句补充: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文献和现代词典的定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周礼》等原始文献或权威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象物》的意思

《象物》是一个常用词汇,指代事物的形象、外貌或样子。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词语《象物》包含了两个部首,分别是“豕”和“物”,其中“豕”声旁,表示与猪有关的事物。而“物”是一个意符兼声旁,表示事物的意思。

根据部首以及笔画的计算,《象物》一共有9画。

来源和繁体

词语《象物》源自古代汉语,是由“象”和“物”两个常用字组成的。在繁体字中,“象”和“物”分别写作「像」和「物」。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象物》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分别为「象」和「物」,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例句

1. 她的外表穿搭总是非常有品位,时尚杂志上的模特就是她的《象物》。

2. 这个展览会上展示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每一件都是真正的《象物》。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相似、像模像样、物象、象山。 近义词:事物、物体、实物。 反义词:虚幻、虚构、非物质。

别人正在浏览...

白马津败盟背熟不介谄颜成眠笞髡冲洗道周电饭锅地广人稀东京梦华录敦牂多肉植物烦恼薪反听奉闻纷腾顾盼生姿汉阴老父遑安火纸煤僭贵缴税九变眷酬鞠仗輆軩冷古丁另眼相看六逆露槃满腹文章面饭磨刀水木呆呆目镜破家竭産谴黜傔从蕲笛清府琼锳秋陆扰穣三位一体沙嘴慎举是古释愦诗魔狮子骢王孙贵戚輼辂文源阁衔痛韱韱泻溜叶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