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告的意思、渎告的详细解释
渎告的解释
轻率告说。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行,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而语之,不当又为浮屠之説,而瀆告之也。” 明 宋濂 《<春秋属辞>序》:“若夫 孔子 经世大旨,所以垂宪将来者,已见 子常 之所自序,兹不敢勦説而瀆告之也。”
词语分解
- 渎的解释 渎 (瀆) ú 水沟,小渠,亦泛指河川:沟渎。四渎(古代对中国“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的合称)。 轻慢,对人不恭敬:亵渎。渎职。烦渎。 渎 (瀆) ò 古同“窦”,洞。 笔画数:;
- 告的解释 告 à 说给别人,通知:告谕。告知。告诫。告诉。报告。劝告。奔走相告。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告发。告状。控告。 表明,请求:告老。告急。自告奋勇。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告成。告竭(宣布某种东
网络扩展解释
“渎告”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但核心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根据古籍及权威词典(如),“渎告”指轻率地陈述或告知,即说话或告发时缺乏慎重态度。例如:
- 唐代韩愈在《送浮屠文畅师序》中批评“不当又为浮屠之说,而渎告之也”,指不应随意用佛教观点轻率解释传统儒家思想。
- 明代宋濂在文序中强调“不敢勦说而渎告”,表明对严肃话题的谨慎态度。
二、词源解析
- “渎”:原意为轻慢、不敬(如“亵渎”),引申为草率、不慎重。
- “告”:指陈述、告知。
- 组合后强调“在告知过程中存在轻慢或草率行为”。
三、现代争议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渎告”解释为“背叛信任、泄露秘密”,但此含义在古籍中未见直接对应,可能是当代延伸的比喻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四、使用建议
- 古典语境:优先采用“轻率告说”的释义。
- 现代语境:若涉及“告密”场景,需根据上下文确认是否隐含“背叛”意味。
- 避免混淆:与“诬告”(捏造事实)、“控告”(正式申诉)等词区分。
如需具体案例或古籍原文分析,可提供相关段落进一步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二
《渎告》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渎告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对神明或圣物进行不敬、不恭或不敬畏的行为或言辞。在宗教文化中,渎告被视为对神圣的亵渎和冒犯。
拆分部首和笔画:
《渎告》这个词是由“氵”(三点水)和“告”(司耳文)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总共有12个笔画。氵是水部首,告是司耳文部首。
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
《渎告》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礼记》一书中。在繁体中,渎的字形与简体相同。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在今天的常用字中,“渎”与“告”字的写法已经相对稳定。
例句:
- 他因为渎告圣物,被宗教团体处以严厉的制裁。
- 对于虔诚的信徒来说,渎告是绝对不可容忍的行为。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 组词:渎神、亵渎、冒犯
- 近义词:亵渎、冒犯、辱骂
- 反义词:尊敬、崇敬、敬畏
希望这些回答能满足你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询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