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修封疆、开沟洫、教民种植五谷等事。《周礼·地官·遂大夫》:“正岁,简稼器,修稼政。” 郑玄 注:“稼政,孟春之月令所云,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穀所殖,以教道民。”
“稼政”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农业管理的专有词汇,其核心含义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文献溯源 最早见于《周礼·地官·遂大夫》记载:“正岁,简稼器,修稼政。”东汉经学家郑玄注释时,将其与《月令》中的孟春政令相联系,强调对丘陵、湿地等不同地形的适应性开发。
历史意义 作为中国古代重农政策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先秦时期国家层面对农业生产的系统化管理,包含土地规划、农具管理(简稼器)、耕作技术推广等综合措施,具有早期农业科学管理的雏形特征。
该词在现代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领域。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实施细节,可查阅《周礼》郑玄注本及相关农业史研究文献。
《稼政》这个词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丰富的含义。它既指农田的规划与管理,也可用于指代国家的农业政策与农业管理。此外,稼政也可以泛指国家政治体制下的治理和管理。
《稼政》由三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禾、政、和未。其中,禾部是农作物的意思,政部是指政治、治理。《稼政》一词共有11划。
《稼政》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尚书》和《礼记》等古代文献中。稼源自农业,政指国家政府的管理。由于书写结构的变化,繁体字中,这个词被写作「稼政」。
在古代,稼政一词的字形写作「稼政」。而在《康熙字典》中,也可见到以「穊」代替「稼」的写法。这些不同的汉字写法在古代文献和碑刻中留下了一些痕迹。
1. 这个国家的稼政旨在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保障粮食安全。
2. 当时的官员用稼政来规划农田的利用和排水。
3. 稼政的重要性在于确保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福祉。
1. 稼穑:指农业收获的意思。
2. 稼虑:指农作物的栽种和管理。
3. 稼业:指与农业相关的产业。
近义词:农政、农事。
反义词:商务、工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