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稼政的意思、稼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稼政的解释

谓修封疆、开沟洫、教民种植五谷等事。《周礼·地官·遂大夫》:“正岁,简稼器,修稼政。” 郑玄 注:“稼政,孟春之月令所云,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穀所殖,以教道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稼政"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农业生产和赋税制度相关。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详细解释:

  1. 字义解析与基本含义

    • 稼 (jià): 本义指种植谷物,泛指农业生产活动。《说文解字》释为“禾之秀实为稼,茎节为禾”。引申为庄稼、农作物。
    • 政 (zhèng): 在此语境下,并非指现代意义上的“政治”,而是通“征”,指征收赋税、征用劳力。这是“政”在古代的一个重要用法。
    • 稼政: 因此,“稼政”合起来,主要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赋税征收事务或政策。它特指向农民征收的田税、粮税,或者指在农事活动中征用民力(如劳役)。
  2. 具体释义与语境

    • 农业赋税: “稼政”最核心的含义是指田赋、农业税。古代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土地产出,向耕种者征收粮食或其他实物作为税收,此即“稼政”。
    • 农事征调: 引申义也指在农忙时节征调百姓服劳役。古代常有在耕种、收获等关键农时征发百姓从事公共工程或军事劳役的情况,这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故称“稼政”。
    • 语境特征: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特别是先秦至封建社会时期的赋役制度。强调国家权力对农业生产成果和劳动力的征用。
  3. 历史背景与重要性

    • “稼政”是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尤其是国家与农民关系、赋役制度的关键词之一。它体现了小农经济下,国家财政对农业的高度依赖。
    • 历史上重要的赋税制度改革,如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按亩征税),实质上就是“稼政”的具体实施方式变革。合理的“稼政”关乎国计民生,过重的“稼政”(横征暴敛)则往往是社会动荡的导火索。

权威来源参考:

“稼政”是一个古语词,意指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赋税征收(主要是田赋、粮税)以及在农时征调民力服劳役的事务或政策。它深刻反映了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背景下,国家财政汲取的主要方式及其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稼政”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农业管理的专有词汇,其核心含义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官方组织的农业管理事务,主要包括:
  1. 文献溯源 最早见于《周礼·地官·遂大夫》记载:“正岁,简稼器,修稼政。”东汉经学家郑玄注释时,将其与《月令》中的孟春政令相联系,强调对丘陵、湿地等不同地形的适应性开发。

  2. 历史意义 作为中国古代重农政策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先秦时期国家层面对农业生产的系统化管理,包含土地规划、农具管理(简稼器)、耕作技术推广等综合措施,具有早期农业科学管理的雏形特征。

该词在现代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领域。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实施细节,可查阅《周礼》郑玄注本及相关农业史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巴巴多斯兵矢补天手察度常从缠弦窗幔串户打夹帐打牌雕轭风窗雇伙过半数痼癖侯卫煇焯恚骂狐嵌艰疚胶輵嵇吕精金美玉窘蹶救人救彻,救火救灭季相拘迂抗绝困薄了局美利冥幻男儿两膝有黄金俳谑澎赑谱纪齐色燃料戎王使者肉眼凡夫三隧森萃煞鬼沙萝卜韶警声儿神丽市户思秋体虱铜蠡彤珠屠博罔褒望尘不及魏王池蓊翳显彰嚣尔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