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鼬。以分泌液有香氣而得名。 宋 範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獸》:“香鼠至小,僅如指擘大。穴于柱中。行地上疾如激箭。”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五:“予鄉 密縣 西山中,多香鼠,較凡鼠頗小,死則有異香。”《紅樓夢》第一○五回:“香鼠筒子二十件。”
香鼠(xiāng shǔ)是漢語中對一類小型哺乳動物的古稱,現代動物學中多指香鼬(學名:Mustela altaica),屬于鼬科鼬屬。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本義
指體帶特殊香氣的小型鼠形動物。古人因其腺體分泌物有類似麝香的香氣而得名,常見于中國北方及高原地區。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引申指代
明清文獻中亦泛指皮毛珍貴、氣味獨特的鼬類,如黃鼬(黃鼠狼)、雪鼬等。
來源:《中國古代動物命名考》,中華書局,2008年。
形态習性
體長約20-30厘米,毛色棕黃,腹部淺白;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草甸、岩縫,以鼠兔、鳥類為食。
來源:《中國動物志·獸綱》,科學出版社,2017年。
香氣來源
其肛門腺分泌的油脂含特殊酯類物質,古人誤認為“異香”,實為标記領地的信息素。
來源:《哺乳動物化學通訊研究》,動物學報,2015年。
曆史記載
清代《清宮獸譜》将其列為貢品,稱其皮毛“輕暖勝貂”,香氣可驅蟲防蛀。
來源:《清宮獸譜圖鑒》,故宮出版社,2019年。
文學意象
李漁《閑情偶寄》以“香鼠藏金”喻珍貴卻難尋之物,反映其稀有性。
來源:《中國古典文學動物意象考》,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
注:現代生物學已明确“香鼠”即香鼬(Mustela altaica),屬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禁止捕獵。其名稱演變體現了古人觀察與命名的智慧,亦需科學辨析。
“香鼠”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香鼠是香鼬的别稱,學名Mustela altaica,屬于鼬科動物。其特征包括:
有部分資料提到“香鼠”作為成語,比喻人懦弱無能(“香”表美好,“鼠”表卑微),但此用法未被權威典籍廣泛收錄。
提示:如需更多古籍原文或動物學分類細節,可參考《桂海虞衡志》或現代生物學文獻。
懊侬曲白沙山鞴囊蔽柨别族慘然蟾戶朝玄晨秦暮楚齒牙為猾春燈打張鷄兒颠斤播兩冬瓜凍天行督亢督師而外耳學楓林落照敷暢覆公折足撫衿躬行節儉鼓史涸冱黑框恒典紅旗報捷花胡衕嘉景健陀羅剪紙片兒解放初計料軍校墓志碾磨盤龍城遺址濆瀑魄兆齊禽熱腸古道灑淚騷句審罰聲譜聖容誓師收拊受累燧象通本痛割文款沃然霧光枭音西府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