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代发给出戍或就役士卒的一种补助凭证。可据以领取钱币、实物等。《宋史·汪纲传》:“当精择伉壮,广其尺籍,悉隶御前军额,分擘券给以助州郡衣粮之供。”
“券给”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宋代官府向戍边或服役士兵发放的补助凭证,持券者可凭此兑换钱币、粮食等物资。该词由“券”(凭证)和“给”(给予)组合而成,体现凭证式发放的特点。
二、历史背景与用途
三、延伸说明
参考资料:以上解释综合了《宋史》记载及字典释义(详见、3、6、9)。
《券给》是一个动词短语,意为互相施予权利或好处,即相互赠与或相互给予。
《券给》的拆分部首是刀(刂)和亻,其中刀是笔画数为2,亻是代表人的部首,也被称为"人偏",其笔画数为2。
《券给》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庄子·天下篇》:“仁者义之,有以券者与之禄。”这里的“券与”表示互相给予禄位、待遇,后来演变为"券给"的说法。
《券给》在繁体中的写法是「券給」。
在古代,汉字的形态有所变化。《券给》在古代的写法是「劵給」。
1. 他们一直券给着彼此以支持和鼓励。
2. 作为朋友,我们应该彼此券给。
3. 这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大家都彼此券给了很多。
1. 券商
2. 券号
3. 券商业
互助、相互支持、互相赠与
拒绝、收回、剥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