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蜡书的意思、蜡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蜡书的解释

封在蜡丸中的文书。《新唐书·郭子仪传》:“ 大历 元年, 华州 节度使 周智光 谋叛,帝间道以蜡书赐 子仪 ,令悉军讨之。”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诡道》:“谍冀缓死,即诡服,乃作蜡书,言与 刘豫 同谋诛 兀术 事。” 清 黄景仁 《洪忠宣祠》诗:“两宫辛苦餐梨麪,万里烟尘递蜡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九六6*四年, 宋 朝获得 后蜀 给 北汉 的蜡书,约联合对 宋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蜡书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蜡书是汉语词汇中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读作“là shū”,属名词词性,指古代以蜡封缄的机密书信。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方面:

  1. 保密通信工艺 蜡书采用蜡丸封装技术,将书信卷成小卷后裹入蜡层,加热密封后形成防水防潮的球形载体。这种工艺常见于唐代军事密报场景,例如《旧唐书》记载李希烈叛乱时,部将周曾“以蜡书送款于节度使李勉”。

  2. 政治军事功能 作为古代特殊情报传递方式,蜡书多用于传递军机要件。宋代《武经总要》详述其应用场景:“边镇告急,则驰蜡书至枢密院”。明代《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七回描写晋国使者“密奏于景公,皆藏于蜡书”更印证其机密属性。

  3. 文学意象延伸 在诗词创作中,蜡书常被借喻隐晦的表达方式。清代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评注李商隐“蜡书夜夜诏千里”句时,强调其暗含的秘约意象。这种文学化应用使词汇超越实用功能,成为传统文化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蜡书”是古代一种特殊的保密文书形式,其核心特点与用途如下:

一、基本定义

蜡书又称“蜡信”,指将机密书信封存在蜡丸中的文书形式。主要目的是防泄密,同时兼具防潮、防水功能,确保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


二、结构与用途

  1. 密封方式
    将写有文字的纸张卷成小卷,外层用蜡密封成丸状,收信人需破开蜡丸才能阅读内容。
  2. 应用场景
    多用于军事、政治等需要高度保密的场合,例如:
    • 宋代将领李显忠曾通过蜡书向朝廷密报军情(《宋史·李显忠传》)
    • 唐代郭子仪受命以蜡书接收讨伐叛军的密令(《新唐书·郭子仪传》)

三、其他解释

部分文献(如)提到“蜡书”可能指用蜡涂写于竹简或木板的文字,强调其长久保存的特性。但此解释在多数历史记载中较少见,主流观点仍以蜡丸密封文书为主。


四、相关成语与延伸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史》《新唐书》等史籍原文,或通过权威词典(如汉典)获取详细例证。

别人正在浏览...

艾窝窝安全电压姅变邦储办公会议辈类卜数只偶不相放禅道城洫床头柜箪食典核垫支翻盘丰荣感制更相格议贵忙规为海田河奔海聚隺料货底呼天叫地謇謇祭盘九解巨费俊鸟蜡笔老身寠薮罗衫煤仓明正民监沤沫槿艳潘渚骈阗千虑请盟荣班山公启事膻行深亮仕版尸禄始乱终弃司天监调元手土运枉费五时车乌鵶物证下列小别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