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在蜡丸中的文书。《新唐书·郭子仪传》:“ 大历 元年, 华州 节度使 周智光 谋叛,帝间道以蜡书赐 子仪 ,令悉军讨之。”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诡道》:“谍冀缓死,即诡服,乃作蜡书,言与 刘豫 同谋诛 兀术 事。” 清 黄景仁 《洪忠宣祠》诗:“两宫辛苦餐梨麪,万里烟尘递蜡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九六6*四年, 宋 朝获得 后蜀 给 北汉 的蜡书,约联合对 宋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蜡书汉语 快速查询。
“蜡书”是古代一种特殊的保密文书形式,其核心特点与用途如下:
蜡书又称“蜡信”,指将机密书信封存在蜡丸中的文书形式。主要目的是防泄密,同时兼具防潮、防水功能,确保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
部分文献(如)提到“蜡书”可能指用蜡涂写于竹简或木板的文字,强调其长久保存的特性。但此解释在多数历史记载中较少见,主流观点仍以蜡丸密封文书为主。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史》《新唐书》等史籍原文,或通过权威词典(如汉典)获取详细例证。
《蜡书》是一个用来指代古代文物中蜡板书、蜡块书的词汇。蜡板书是以蜡为载体,在上面用刀或者笔刷刻写文字的书籍。
《蜡书》的汉字由“虫”、“曰”和“聿”三个部首组成。它的总共有12个笔画。
《蜡书》这个词最早见于《晋书 · 裴松之传》。在古代,人们为了记录重要的信息和文化,将文字刻写在蜡板上,形成了蜡书。
《蜡书》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蠟書」。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蜡书的字形有所变化。例如,其字形可能更加简化或者与现代字形有所不同。
1.今天我在博物馆看到了一本珍贵的《蜡书》,书中记载了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2.这本《蜡书》上的文字虽然有些模糊,但我还是能够读懂其中的意义。
3.传统的《蜡书》保存了许多古代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研究和保护。
1.蜡板书
2.蜡块书
3.蜡刻
4.蜡制品
封泥、封泉、封石
*********、电子文档、数字化文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