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集;聚敛。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 王羲之 书,旧传惟《乐毅论》乃 羲之 亲书于石,其佗皆纸素所传。 唐太宗 裒聚二 王 墨迹,惟《乐毅论》石本在。其后随 太宗 入 昭陵 。” 明 唐顺之 《与郑户部书》:“盖自来督赋之使,多以徵敛裒聚为功,而执事独以宽大行之,是以始及下车,而应感已若此矣。”《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询於沿边土豪并内地故老,博采参较,得之甚详,以至稽求载籍,质证时务,用是裒聚撰述,以副陛下委任之意。”
“裒聚”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póu jù,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基本含义
指“搜集、聚敛”,常用于描述对文献、财物等事物的系统性收集或集中。例如:
词源与构成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语境。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可用“收集”“汇总”等替代词。
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梦溪笔谈》《续资治通鉴》等古籍()。
裒聚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聚集、收集、积聚的意思。
裒字的部首是衣(衣服),它是一个由7个笔划组成的汉字。
裒字最初来源于古代的篆书,演变过程中形体有所变化,但字义保持一致。
繁体字为穗(草木的花穗)。
在古代,裒字的写法比较规矩,一般是由上面为“法”字,下面是“非”字组成。后来随着字体的演变,写法逐渐变得灵活多样。
1. 助人为乐,裒聚善缘。 2. 动员大家裒聚精神力量。
裒聚形:指聚集集结在一起。 裒聚群:形容集体行动团结一致。 裒衡鼓: 比喻语言、行为等能够激励人们积极向上。
近义词:积聚、聚集、集结 反义词:散、分散、分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