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闷的意思、无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闷的解释

(1).没有苦恼。多形容遗世索居或致仕退休者的心情。《易·乾》:“《文言》曰:……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持操岂独苦,无闷徵在今。” 唐 白居易 《刑部尚书致仕》诗:“全家遁世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餘。”

(2).词牌名。即“催雪”。 宋 王沂孙 、 程垓 有此词,计九十九字。 宋 吴文英 有《催雪》一调,与此全同。参阅 清 万树 《词律》卷十六。


没有忧烦。《易·乾》:“不成乎名,遯世无闷。” 成玄英 疏:“无闷者,谓逃遯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无闷”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文化内涵,以下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核心释义
    指没有烦闷或苦恼,形容心境开阔、超脱世俗的状态。常用于描述隐逸者或退隐之人的豁达心态。例如《周易》提到的“遁世无闷”,即逃避世俗而不觉苦闷。

  2. 结构解析
    由“无”(没有)和“闷”(烦闷)组成,强调摆脱负面情绪的平静状态。


二、出处与演变

  1. 经典溯源
    最早见于《周易·乾卦》:“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指隐者即使不被认同也能保持豁达。三国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延伸为“穷则自得而无闷”,表达安贫乐道的思想。

  2. 文学化用
    南朝谢灵运在《登池上楼》中以“无闷徵在今”表达归隐之志;唐代白居易《刑部尚书致仕》用“全家遁世曾无闷”描述退休后的闲适生活。


三、文化应用

  1. 词牌名称
    宋代发展为词牌名,又名“闺怨无闷”或“催雪”。程垓、王沂孙等词人曾以此为题创作,如程垓《无闷》中“拼了一生愁闷”借词牌抒写情感。

  2. 哲学象征
    与道家“无为”、儒家“安贫乐道”思想相通,成为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代称。


四、近义表达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周易》《嵇康集》等典籍,或查阅《汉语大词典》相关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二

无闷的意思及来源

《无闷》是一个成语,意指没有烦闷、无所牵挂、无忧无虑的状态。它由「无」和「闷」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无闷」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无」和「门」,其中「无」的部首是「无」,笔画数是「1」,而「闷」的部首是「门」,笔画数是「11」。

繁体字

「无闷」的繁体字为「無悶」。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无闷」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为了避免给你不相关的回答,我无法提供确切的古代汉字写法。

例句

1. 我在假期里处于一种无闷的状态,尽情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2. 小明看起来很快乐,一点也不像是有什么烦恼,他一直都是无闷的。

组词

1. 无聊 - 指没有趣味、无趣的状态。

2. 无忧无虑 - 指没有任何烦恼、没有顾虑的状态。

3. 无事生非 - 指无事生出争端或麻烦。

近义词

1. 无忧无虑

2. 无所牵挂

反义词

有闷 - 指有烦闷、有烦恼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