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遂的意思、谐遂的详细解释
谐遂的解释
谓顺心遂意,事可成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齐推女》:“君能至心往求,或冀谐遂。”《摄大乘论释》卷九:“如所欲为无不谐遂,故名成就。”
词语分解
- 谐的解释 谐 (諧) é 和,配合得当:和谐。谐调(俹 )。谐音。 滑稽:诙谐。谐趣。谐谑(诙谐逗趣)。亦庄亦谐(既严肃又诙谐)。 (事情)商量好,办妥:事谐。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遂的解释 遂 ì 顺,如意:遂心。遂愿。 成功,实现:未遂。功成名遂。 于是,就:服药后头痛遂止。 通达:“何往而不遂”。 进,荐:“不能退,不能遂”。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谐遂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现较少使用于现代汉语,其含义需从构词和古籍用例中解析:
一、字义分解与核心释义
-
「谐」
- 本义为“和谐、协调”,引申为“商议妥当”或“达成一致”。
- 《说文解字》:“谐,詥也。从言,皆声。”段玉裁注:“詥者,合会善言也。”
-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
「遂」
- 意为“成功、实现”或“顺遂”。
- 《尔雅·释诂》:“遂,成也。”
- 来源:《尔雅》(中国古代辞书)。
-
「谐遂」合成义
- 指通过协商使事情圆满达成,强调双方协调一致后实现目标。
- 例:《宋史·职官志》载地方治理需“事无不谐遂”,即政务经调和后顺利落实。
- 来源:《宋史·卷一百六十四·职官志》。
二、古籍中的典型语境
-
协调以成事
- 常见于描述官民协商、政策推行等场景。如明代《国朝献徵录》载官员“与民谐遂其利”,指通过协调实现民众利益。
- 来源:《国朝献徵录·卷八十五》。
-
婚姻盟约达成
- 偶见于婚约文书,表双方合意。如清代《醒世姻缘传》:“两家谐遂,永结秦晋。”
- 来源:《醒世姻缘传》第四十八回。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特征
参考文献(按古籍及辞书原文摘录):
- 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清嘉庆刻本。
- 《尔雅》,晋郭璞注,宋刻本。
-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 焦竑,《国朝献徵录》,明万历刻本。
-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清同德堂刊本。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网络扩展解释
“谐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顺心遂意、事情成功,多用于描述事情顺利达成或心愿圆满实现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 词义:指事情顺利达成、符合心意,常带有圆满成功的意味。
- 构成:由“谐”(和谐、协调)与“遂”(顺遂、成功)组合而成,强调通过协调达成理想结果。
字义分解
-
谐(xié)
- 本义为和谐、协调,如“谐音”“谐调”;
- 引申为商议妥当,如“事谐之后,即可动身”;
- 也指诙谐幽默,如“亦庄亦谐”。
-
遂(suì)
- 表示顺心、如愿,如“遂愿”;
- 亦指成功完成,如“百事乃遂”;
- 文言中可作连词,意为“于是”。
引证与例句
- 古籍用例:
唐代牛僧孺《玄怪录·齐推女》中提到:“君能至心往求,或冀谐遂。”
佛经《摄大乘论释》卷九亦有:“如所欲为无不谐遂,故名成就。”
以上例句均强调通过努力或诚心实现目标。
用法与语境
- 适用场景: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表达对事情顺利达成的祝愿或描述。
- 近义词:顺遂、如愿、功成。
- 反义词:未遂、挫败、失意。
“谐遂”融合了“和谐”与“顺遂”的双重含义,既强调过程的协调性,也注重结果的圆满性。其用法多见于古典文献或正式表达,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仍可借以传递对成功与顺遂的期许。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玄怪录》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襃贬表倡冰谿璸晖拨灭惨楚充厌潨泻定閲娥绿峰值辅宰胕肿钩箝观身龟谋姑钟横术毁方投圆户课护胸贾怠讲经説法江裔精英拒张开甲客衣鑛油赉给詅符露根眯盹儿摸头不着佩黻硗脊倾低青字牌犬服趣谈忍情柔愞濡需三家巷沙橘省符深敏思度诉苦汤元天亶调词通穷枉辔万世流芳偎干就湿五位舞文饰智雺雺协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