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 perseverance;inconstant] 没有恒心,不能持久
(1).没有恒心。《论语·子路》:“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恆,不可以作巫医。’”
(2).犹不经,不正常。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城成周》:“ 牛思黯 作《颂忠》, 萇弘 之忠悉矣,学者求焉。若夫‘当身’‘速及’之説,巫之无恆者之言也,追为之耳。”
“无恒”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1. 缺乏恒心,无法持久
指做事或学习时缺乏坚持的毅力,容易半途而废。
出处:最早见于《论语·子路》:“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强调恒心的重要性。
例句:如“人而无恒,终身一事无成”(出自曾国藩语录)。
2. 非常态或不正常(古义)
在部分古籍中引申为“不合常规”或“不稳定”的状态,如唐代柳宗元《非〈国语〉上·城成周》中批评“巫之无恒者之言”。此义现代已较少使用。
建议通过经典文献(如《论语》)和权威词典(如汉典)进一步了解其文化背景。
《无恒》是一个汉字词语,含义为没有恒心、没有持久性。它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即“无”和“心”,分别表示没有和心思。它的总笔画数为14画。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无恒》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基本上与现代汉字写法相同。然而,在繁体字中,该词的写法稍有不同,将“无”变为“無”,但意义仍然相同。
《无恒》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著作中,尤其是在诗词中经常出现。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恒心,做事情没有持久性,容易半途而废。
以下是《无恒》的一些例句:
1. 他始终做事无恒,不能坚持完成任何一项任务。
2. 这位学生学习上无恒,每次都能开头,但很快就会失去兴趣。
根据《无恒》的含义,我们可以组词表达相似的概念,如无常、三心二意、三心二意等。
与《无恒》意义相反的词汇为有恒、坚持等,它们表示有持久性、有决心的状态。
总之,《无恒》这个词语表示一个人没有恒心、没有持久性,容易半途而废。通过组词和近反义词,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类似的概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