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学记》卷九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尧 率诸侯羣臣,沉璧於 河 ,受图书,今《尚书中候握河纪》之篇是也。”后以“握河”指帝王祭祀河神。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方握 河 沉璧,封山纪石,迈三五而不追,践八6*九之遥迹。”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握河汉语 快速查询。
"握河"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典故词汇,其核心含义源自古代帝王祭祀河神的仪式。《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特指"帝王祭祀时沉璧于河"的仪式,典出《后汉书·祭祀志》:"昔者圣王,莫不握河沉璧"。这一动作象征着君主对天地河岳的敬畏,以及祈求国泰民安的政治诉求。
从构词法分析,"握"指手持祭品,"河"特指黄河这一中华文明发源地。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与"沉璧"连用,构成"握河沉璧"的固定搭配,如《宋书·礼志》载有"武帝握河沉璧,告类上帝"的祭祀记录。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指代古代帝王彰显功德的祭祀行为,在《中国礼仪大辞典》中被归类为"帝王祀典"的专用术语。
需要注意该词与"投璧"、"沉祭"等近义词的差异:"握河"强调祭祀者的主体地位和掌控力,不同于单纯的祭祀动作,更包含君权神授的政治象征意义。在《中国古代礼制研究》中,学者特别指出该仪式"通过掌握玉璧沉河的过程,体现人神契约的缔结"。
“握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古代帝王祭祀河神的仪式相关。以下为详细解释:
“握河”源自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记载尧率诸侯群臣将玉璧沉入黄河,接受天赐的图书(类似祥瑞或治国典籍),这一仪式被记录在《尚书中候·握河纪》中。后世以“握河”代指帝王祭祀河神的典礼,具有祈福或彰显王权合法性的象征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帝王世纪》及南朝文学作品。
案考白眊悖慢本朴揙刀边糈冰流子鼻塌唇青不世之功常骨痴肉脔丑辞代谷邓艾吃丁西林端靖钝学恩眄放龙入海富室儿工友怪念头官堠关通孤僻号脉后凉华盛顿虎入羊群讲开颉臯尽义务酒壶纠禁巨伯开爽克苦窾缺狼狠六驳隆名芒茅梅瓜梅菹南柯一梦挠钩女阴起浪戎骑侍奉时日曷丧蹜蹜歪谈乱道婉顺委地香槽弦诗鲜衣显诤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