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冬温夏凊的省称。冬天温被使暖,夏天扇席使凉。侍奉父母之礼。 唐 皇甫冉 《刘侍御朝命许停官归侍》诗:“幸遂温凊愿,其甘稼穡难。” 清 王筠 《菉友臆说》:“忠孝是大德,定省温凊,奔走先后,是小德。”
(2).犹寒暖。借指生活起居。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鉉 徐出座上, 文寳 拜竟,陞自西阶,通温凊,復降拜, 鉉 乃邀 文寳 上,立谈道旧者久之。”
(3).犹言温存体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与生交拜成礼,已而送归舘舍,洞房温凊,穷极芳腻。”
"温凊"是汉语中的古语词,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本义指子女侍奉父母要做到冬日温被、夏日凉席的行为规范。该词由"温"(温暖)与"凊"(凉快)两个单字构成,现多用于形容对长辈细致入微的关怀照料。
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温凊定省"作为成语使用时,特指古代孝子每日四次探视父母的礼仪制度:晨省(问安)、午定(定食)、昏温(暖被)、夜凊(凉席)。这种侍亲传统在《颜氏家训》《孝经注疏》等典籍中均有记载。
现代汉语中,"温凊"词义已发生扩展:
该词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被标注为书面用语,常见于文学作品与学术论著。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凊"字易误写为"清",实际《说文解字》中明确记载"凊,寒也。从仌,青声",与表示水清的"清"字存在本质区别。
参考文献:
“温凊”是一个文言词汇,读音为wēn qìng,由“温”(温暖)和“凊”(凉)两个相反意义的字组成,出自古代典籍,主要用于描述子女侍奉父母的礼节。
本义
字面指“温暖与凉爽”,源自《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
引申义
泛指子女对父母的孝顺行为,成为传统伦理的象征。如《北史·薛辩传》中“温凊之礼,朝夕无违”,即强调日常侍奉的周到。
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单独使用,多出现在成语“温凊定省”中(即“冬温夏凊,昏定晨省”),或用于文学、历史语境,强调传统孝道文化。
褊恡掤裂采薇醇正丛山翠驳癫鬼法律解释粪场焚爇富媪负任鲠骨工分功盖天下管扳子国民收入国族含真台号帘黑腥事河渠河源环蛇呼朋唤友奸朋謇切减字木兰花絜知儁髦括籴阔陿联属縻纼蜜汁牧田傉萨批棰劈荆斩棘萍水乾咳青牛师情窍求神问卜冉冉趋任心戎机荣适少尹沈殆神蓬石将军硕学通儒夙夜在公探骊得珠吞暴吐珠于泽,谁能不含尾骑文子文孙务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