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温籍”。含蓄;宽容包涵。温,通“ 蕰 ”。《诗·小雅·小宛》“饮酒温克” 汉 郑玄 笺:“中正通知之人,饮酒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汉书·酷吏传·义纵》:“治敢往,少温籍,县无逋事,举第一。” 颜师古 注:“‘少温籍’,言无所含容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六》:“温藉者,含蓄有餘之意。或作醖藉,又作蕰藉。”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法 晋 宋 者,知其病徵,宜思有以相过,而专务温藉,词无芒刺。”
“温藉”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含义:指“含蓄”或“宽容包涵”,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具有内敛、包容的特质。
读音:wēn jiè(注音:ㄨㄣ ㄐㄧㄝˋ)
通假字:“温”在此处通“蕰”,意为蕴藏、含蓄。
《诗经》郑玄笺注
《诗·小雅·小宛》中提到“饮酒温克”,汉代郑玄解释为:“中正之人即使醉酒,仍能保持温藉自持”,体现克己守礼的涵养。
《汉书》中的用法
《汉书·酷吏传》描述义纵“少温籍,县无逋事”,意为缺乏宽容含蓄的性格,但治理严厉高效。
多用于形容人物性格、言行或文学艺术风格,例如: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注疏。
温藉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包括“温”和“藉”。
“温”字的部首是“水”,它的总笔画数是12。而“藉”字由“艹”和“耴”两个部首组成,总笔画数是16。
“温藉”一词来源于古代文献《左传》,用来描述温暖和舒适的住所或居住环境。
“温藉”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溫藉”,其中“溫”和“藉”的字形有些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所以“温藉”这个词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差异。
他在冬天的时候喜欢待在温藉之中,享受温暖的室内环境。
温暖、温热、温和、温馨、藉口、藉机、藉慰等。
温室、暖房、炉火、温暖的住所等。
寒冷、严寒、冰冷、凉爽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