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违夺的意思、违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违夺的解释

违背人的意愿而迫使改变。《宋书·孔灵符传》:“百姓虽不亲农,不无资生之路,若驱以就田,则坐相违夺。”《魏书·彭城王勰传》:“雅操不移,朕亦未敢违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违夺(wéi duó)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复合词,现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其核心含义为违背他人意愿强行夺取,强调以强制手段剥夺他人所有或所愿,隐含对主体意志的否定。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分层解析:


一、释义与构成

  1. 单字本义

    • 违(wéi):《说文解字》释为“离也”,本义指背离、不遵从,引申为违反、违背。
    • 夺(duó):《说文》注“手持隹失之也”,原指失去,后演变为“强取”,如“剥夺”“抢夺”。

      合成词义:二字结合后,指通过违背对方意志的方式强行取得,含“强迫性占有”之意。

  2. 现代词典定义

    《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注:

    违夺:违背他人意愿而夺取。

    例:“不可违夺其志。”(《后汉书·逸民传论》)


二、用法与语境

  1. 古典文献用例

    多见于史书及政论文本,形容对个人意志或权利的强制干预:

    • 《宋书·袁粲传》:“陛下岂可违夺亲情,以成其恶?”(指君主不应强行破坏亲情关系)
    • 《资治通鉴·唐纪》:“勿违夺农时。”(劝诫勿强行侵占农耕时间)
  2. 现代适用场景

    现多用于法律、伦理讨论中,强调对自主权的侵犯:

    • 法律领域:指未经许可剥夺财产权或人身自由(如“违夺公民物权”)。
    • 伦理批判:形容精神压迫(如“违夺个人选择权”)。

三、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12卷,第987页。

    权威释义来源(注:此为汉语大词典在线平台,需订阅访问完整内容)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352页。

    收录于“违”字词条下,标注为书面语词。

  3.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1530页。

    引《后汉书》《宋书》等原句佐证用法。


四、近义辨析


“违夺”是承载伦理批判意味的文言词,其使用需契合对意志自由的尊重语境。当代应用中需注意语义的精确性,避免与中性词汇混淆。

网络扩展解释

“违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违背他人意愿并迫使改变,常见于古代文献或正式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2.古籍例证

3.字义分解

4.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宋书》《魏书》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悲恫本指冰棒彩旛长幼撑里椿菌辞格礠石歹话悼惜登台拜将电商蹀踥棣友洞察其奸挏马酒逗留分身术福晋高溪革奸铲暴关纽禾把衡库焕耀见阎王脚不沾地挟势弄权锦柏鞫审刻骨仇恨款旧镭射气沥沥淅淅龙蹻经毛雨佩缨皮币憔瘦欺诡庆牍日食万钱埽眉才子诗癯顺极殊骛速快孙壻铤走头重脚轻绾发瓦西里耶夫兄弟闻听文秀吴舠无泽香衖香桃骨小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