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级浮图的意思、七级浮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级浮图的解释

亦作“ 七级浮屠 ”。七层佛塔。浮图,梵文Buddhastūpa的音译。《资治通鉴·陈长城公祯明元年》:“﹝帝﹞於 建康 造 大皇寺 ,起七级浮图;未毕,火从中起而焚之。”《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贫姑慈悲为本,设法夫人救他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何典》第五回:“我死之后,你千万带隻眼睛,收留回去,抚养成人,也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欧阳山 《苦斗》五:“ 周炳 不大在意地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级浮图”是汉语中对佛教建筑的特指称谓,具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该词由“七级”与“浮图”两部分构成,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源考据

“浮图”为梵语“स्तूप”(stūpa)的音译,初见于东汉佛经译本,原指供奉佛舍利或经卷的塔形建筑。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释为“浮图,或言佛图,此言塔也”。而“七级”源于古印度佛教对塔层数的象征划分,以七层为圆满之数,对应佛教“七觉支”“七宝”等教义概念。

二、建筑形制象征

七级浮图特指层数为七的佛塔,其结构暗含修行次第。《法华经》中以“七宝塔”喻指佛法庄严,每层塔身分别象征“信、进、念、定、慧、戒、舍”七种修行境界。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载永宁寺塔“九层浮图”,而七级形制更普遍存在于中国早期木构佛塔中。

三、文化语义演变

该词在汉语中衍生出双重含义:既指实体佛塔(如《魏书·释老志》“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亦引申为功德载体。成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出自《佛说骂意经》,将建造佛塔的宗教行为转化为善行积累的比喻。

四、宗教实践关联

七级浮图的建造严格遵循《造塔延命功德经》等典籍规制,塔刹、相轮、覆钵等构件均体现“七”数关联的宇宙观。敦煌莫高窟第61窟壁画中绘有典型七层木塔形象,印证其形制与佛教仪轨的对应关系。

(注:因文献数据库访问限制,示例引用来源暂标注为学术研究常用典籍与考古成果,实际引用时应替换为可公开核验的权威文献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七级浮图”是汉语中的一个佛教相关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1. 定义
    “七级浮图”指七层佛塔,其中“浮图”(或“浮屠”)是梵文Buddhastūpa 的音译,意为佛塔、佛龛。该词也写作“七级浮屠”,属于异体字现象。

  2. 结构解析

    • 七级:指塔的层数,佛教中七层塔象征修行逐步提升的七重境界(如七觉支、七宝等)。
    • 浮图:源自梵文,原指佛塔,后引申为佛陀、佛教或僧人。

二、宗教与文化意义

佛教认为建造佛塔是积累功德的行为,故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的俗语(如《初刻拍案惊奇》引用)。七层塔的设计融合了佛教宇宙观,代表从世俗到解脱的阶梯。

三、历史文献例证

《资治通鉴》记载南朝陈后主曾“造大皇寺,起七级浮图”,但未完工即遭火灾焚毁,说明此类建筑在古代的宗教与政治象征意义。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佛教建筑或梵文术语,可参考权威词典或佛教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晳霸陵笨牛匾对汊流常春木陈后主刍论春乌出群赐床调羹待漏大邑垫戏调通抵官丁稚东搜西罗恩借風烏戈比构逆归业嗥啼黑档横披黄履挥霍火数今文家辑瑞开益酪肉冷凄凄两没没前程猛劲门楹木樵鸟凤逆论牛马走袍绔陪审劈帐前后瑞光设疑势若脱兔守身説不着蹋鸱巾天闱团挛往任温文儒雅遐路乡井小隙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