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铎(1592年-1652年),字觉斯,号嵩樵,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政治家。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结合权威资料解析其详细含义:
王铎
音读:wáng duó
词性:专有名词(历史人物)
核心释义:
中国明末清初书法家、政治家,河南孟津人。明万历二十年生,清顺治九年卒。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后降清任礼部左侍郎。其书法以行草见长,笔力雄健,世称“神笔王铎”,与董其昌齐名。
书法风格
独创“涨墨法”,融合颜真卿、米芾笔意,形成跌宕纵逸的草书风格。代表作《拟山园帖》《琅华馆帖》被故宫博物院、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
历史地位
《中国美术辞典》评其:“晚明书坛革新派代表,打破董其昌秀雅书风垄断,开清代碑学先河”。
“王铎,明清之际书画家。工行草,得力于钟繇、王献之,笔法险劲沉着。”
“其章法‘雨夹雪’式空间分割,影响日本‘明清调’书风形成。”
日本书道界尊其为“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有其《雒州香山作诗轴》等20余件真迹。
资料来源: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号嵩樵、十樵等,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画家。以下是对其生平及艺术成就的详细解释:
籍贯与官职
祖籍山西洪洞县,生于河南孟津(今属洛阳)。明天启年间进士,南明弘光朝任东阁大学士;降清后官至礼部尚书。
历史背景
身处明末清初政权更迭时期,其政治选择与艺术成就均引发后世争议。
书法造诣
绘画创作
兼擅山水、兰竹,惜画名稍逊于书艺。
书法史上素有“先王(王羲之)后王(王铎)”之说,其突破传统程式化的笔法对日本“明清调”书风影响深远。尽管因政治经历引发褒贬,但其艺术价值备受肯定。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作品细节,可参考博物馆藏真迹或权威书法史著作。
鼻注逋逃之臣骋锐陈闻陈閲吃麻栗子除革撺拳拢袖倒霉蛋方别冯至分离工分管蠡鬼气国庠古辙寒颤红姑娘怀集宦人家把什鞬子孑轮几及井底蛙机泉酒曲决定窭薮龛赭空壁连枝联职立化琳琅珑珑没行止妹丈谋求平步青霄千年润青华君劬心纴婆弱敌桑落瓦解势局式乾耍把戏苔晕跳虎神涕涶畏爱慰睯微知毋需肖似嚣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