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没行止的意思、没行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没行止的解释

谓行为不正;不正派。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我不曾见这般没行止的人。”《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见棘刺扒动,墙上有缺,想必那没行止的秀才,从此而去。”《红楼梦》第六一回:“这里 五儿 被软禁起来,一步不敢多走。又兼众媳妇也有劝他説:‘不该做这没行止的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没行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行为不端、不正派,多用于形容人品行不端正或举止失当。该词带有贬义色彩,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及口语表达中。

二、出处与用法

  1. 古籍例证

    • 明代高明《琵琶记》第三十四出:“(末)天那!我不曾见这般没行止的人。”
    •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我本是没行止的,只因家贫无钱葬母,做出这个短头的事来。”
    • 《红楼梦》第六十一回:“众媳妇劝他(五儿)说:‘不该做这没行止的事。’”
  2. 结构解析

    • “没”表否定,“行止”指行为举止,合为“行为不端”之意。部分词典将其注音为“méi xíng zhǐ”。

三、近义词与语境

四、现代适用性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口语中常用“没规矩”“不检点”等替代。

总结来看,“没行止”是一个强调道德批判的词汇,通过古籍例证可清晰理解其贬义内涵及传统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二

没行止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深刻的意义。它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没”和“行止”。下面将会从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面来解析这个词。 1.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没:它的拆分部首是水,它总共有8个笔画。 - 行:它的拆分部首也是行,它总共有6个笔画。 - 止:它的拆分部首是止,它总共有4个笔画。 2. 来源: 没行止这个词源于《论语·里仁》:“勉之哉,无行而不与一人言。”它意味着“没有行止,没有规矩”。 3. 繁体: 在繁体字中,没行止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沒行止”。 4.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行和止的写法有些不同。行字在甲骨文中写作“行”,在大篆中写作“勤”,在小篆中写作“行”。止字在甲骨文中写作“止”,在大篆中写作“⻌”,在小篆中写作“⻊”。 5. 例句: 他的行为毫无没行止,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6. 组词: 没行止作为一个词,本身已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但是,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语来扩展其含义,例如: - 没有行止:形容一个人没有规矩、没有约束力。 - 行止失措:形容一个人在困惑、迷茫或紧张的时候没有行动的觉察力和反应能力。 7. 近义词: - 不守规矩:意思和没行止相近,形容一个人不守规矩,没有纪律性。 - 无度:形容一个人过于放纵,没有节制。 8. 反义词: - 守规矩:与没行止相反,形容一个人遵守规矩,有纪律性。 以上是关于没行止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解析。通过这些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