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用的意思、外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用的解释

(1).谓用于对外作战。《商君书·农战》:“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於农……壹则少诈而重居,壹则可以赏罚进也,壹则可以外用也。”

(2).出任地方官。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壬戌,余与 曾南村 、 黄笠潭 同以翰林外用。”《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家人们听见老爷得了外任,个个喜出望外,只有太太合公子,见老爷进门来,愁眉不展,面带忧容,便知是因为外用的原故。”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外用”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权威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医学领域(现代常用含义)

指药物通过体表或黏膜局部应用,直接作用于患处,而非口服或注射。

  1. 作用特点
    具有消炎杀菌(如碘伏)、消肿散结(如乳膏)、生肌止血(如云南白药粉)等功效。
  2. 常见剂型
    • 溶液剂(如硼酸洗液)
    • 散剂(如痱子粉)
    • 乳膏(如皮炎平)
    • 贴剂(如膏药)
    • 酊剂(如红花油)

二、古代汉语含义

  1. 军事与政治
    指对外作战或出任地方官职(如《商君书》中“外用”指对外作战,清代文献中“外用”指官员到地方任职)。
  2. 词义对比
    与“内服”相对,如《儿女英雄传》中“外用”指外涂药物,区别于口服药物。

三、现代延伸含义

泛指任何外部使用方式,例如: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药物使用方法,请参考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外用药使用指南(来源含、6、12)。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外用

外用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用于形容某种药物或产品适用于外部使用。在医学、美容和保健等领域中经常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康熙字典》,外用的字形由“兀”和“口”组成,其中“兀”为左边的部首,表示形容词的意境,而“口”则作为右边的部首,表达了一种涂抹的动作。外用一词共有五个笔画。

来源与繁体

外用一词源自古汉语,最早记录于《尔雅》一书中。它的繁体字为「外用」,在繁体字系统中,每个汉字的笔画繁多,显得更为复杂和艺术。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外用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写法。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字形是由人为创造和演化的,发展到现代汉字的形状。

例句

1. 这种药膏只能外用,不能内服。

2. 这个药水适合外用于皮肤破损的地方。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外用药、外用品、外用化妆品、外用乳霜

近义词:外敷、外擦、外涂

反义词:内服、口服

别人正在浏览...

安堵乐业百法百团大战白衣会八抬大轿碑版誖悍碧螺赤栏桥宠利麤诞寸善片长耽迟打照会大坐栋干恶林芳躅風儀分秒附比戈尔巴乔夫勾挑贵貂憾恨寒疟晦浊检缚见前浃浴假座鹡鸰原进口车禁囚进镇揪捽机械抗棱孔窍扣心两钱锥灵虚殿龙凤通宝履和马埳芒达摩顶至足内修外攘弄竹弹丝潘室罴卧泼烦戗堤青史留名深怪释门守门使松盖吐焰顽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