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龙凤通宝的意思、龙凤通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龙凤通宝的解释

钱币名。 清 厉鹗 《东城杂记·莫氏古泉记》:“龙凤通宝: 小明王 韩林儿 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龙凤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体系中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货币类型,主要流通于元末农民起义政权"大宋"时期(1355-1366年)。该钱币由红巾军领袖韩林儿铸造发行,其名称源自政权年号"龙凤",钱文采用楷书书写,形制规整,分小平、折二、折三等不同规格。作为元末群雄割据时期的重要实物见证,它既反映了当时金属货币的铸造工艺水平,也承载着特定历史阶段的政权更替信息。

该钱币的铸造背景与元末社会动荡直接相关。据《元史·顺帝本纪》记载,至正十五年(1355年)韩林儿在亳州称帝时设立钱监,开始铸造带有年号特征的流通货币。钱币学家郑家相在《中国货币史》中明确指出,龙凤通宝的铸造标志着农民政权试图通过建立独立货币体系来强化其政治合法性。

从钱币学特征分析,现存龙凤通宝以铜质为主,直径约24-34毫米,重量在3.6-10.4克之间。正面"龙凤通宝"四字直读,背多素面无文,部分折三钱可见星月纹。其书法风格继承宋代钱文传统,笔划遒劲有力,布局严谨。根据中国钱币学会的实物检测报告,该钱币的铜锡配比约为6:4,符合当时南方铸币的合金比例标准。

在历史研究层面,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帆指出,龙凤通宝的流通范围主要局限在红巾军控制区域,现存实物多出土于河南、安徽等地,这与《明实录》中记载的韩林儿政权活动范围高度吻合。由于存世量稀少,该钱币在2018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一枚折三型龙凤通宝曾以128万元人民币成交,凸显其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龙凤通宝”一词具有双重含义,既指特定的历史货币,也被引申为成语表达合作互通之意。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作为钱币的历史背景

  1. 铸造起源
    “龙凤通宝”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韩林儿于1355年所铸的货币。韩林儿在刘福通扶持下称帝,建立大宋政权,定年号“龙凤”,并铸造此钱币以解决流通需求(、)。

  2. 形制特征

    • 钱币为圆形方孔折三型,直径约33毫米,重12.6克,材质为铜质()。
    • 面文楷书“龙凤通宝”,直读排列,字体端庄遒劲,其中“龙”字末笔短缺,“凤”字下方有一小点,背面无文(、)。
  3. 历史与文化价值
    作为元末起义军政权的象征,它反映了反抗元朝统治的历史背景。如今因存世稀少,成为收藏界的热门品种,兼具历史、文化和投资价值(、)。


二、作为成语的象征意义

  1. 基本含义
    成语“龙凤通宝”借龙(象征权力)与凤(象征祥瑞)的意象,比喻事物或个体间相互通达、协作共赢(、)。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跨领域合作或人际互助,例如:“两个团队如龙凤通宝般互补,推动了项目成功”()。


三、延伸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钱币形制或成语用法,(历史细节)或(语义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白暗柏谷山宝传椑柹本名补缀超悟趁步雠克待要挡驾倒顿顶命砥石都工俄国农奴制改革饭粱飞星复归更夫公姓含诟蒿丘回遑街店竞今疏古距堙客帆可哂连阵黎民鹿皮翁民讴民无信不立暮齿蜺云匹偶欠帐岖嵠诎膝人生路不熟日曛柔则缛节三制蛇门声浪石端明手腕水文表四川大学松萝啕嘑腾突铜吊讬丽瓦坯为诈闲口弄闲舌谿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