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镜奩 ”。
"镜籢"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盛放梳妆镜的匣子或妆奁。该词由"镜"(镜子)与"籢"(同"奁",指盛放物品的匣子)组合而成,属于具体器物名称。以下是详细解析:
镜(jìng)
指用以照容的器具,古代多为铜镜。《说文解字》释:"镜,景也",引申为照影之器。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金部》(中华书局影印本)。
籢(lián)
同"奁",指女子梳妆用的镜匣或泛指精巧容器。《广韵》注:"籢,盛镜器"。
来源:陈彭年《广韵·盐韵》(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本)。
"镜籢"作为复合词,明确指收纳铜镜的妆奁,多用于描述古代闺阁器物。例如:
"金缕镜籢,绮罗香奁"
——《全唐诗》卷五三二(杜牧《闺情》佚句,见清编订本)
来源:彭定求《全唐诗》(中华书局点校本)。
功能考据:
汉代墓葬出土漆器可见分层镜奁,内置铜镜、梳篦、脂粉等(如马王堆汉墓云纹漆奁)。印证"镜籢"为整合式梳妆容器。
来源: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说明》(文物出版社,2014)。
象征意义
古代文学中,"镜籢"常寄托女子情思(如"懒拂鸳鸯枕,休开翡翠籢"),成为闺怨意象载体。
来源: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器物演变
宋以后铜镜逐渐被玻璃镜取代,"镜籢"一词随妆奁形制简化而少用,明清文献多称"镜匣"。
来源: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华书局,2014)。
《汉语大词典》收录词条:
【镜籢】 即镜奁。盛镜的匣子。
来源:罗竹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第12卷第267页。
"镜籢"是汉语中具象化的器物词,特指古代收纳铜镜的梳妆匣,其释义需结合字形考据、出土实物及文献互证。该词虽已罕用,但作为文化符号仍承载传统生活美学内涵。
“镜籢”是古代汉语词汇,指盛放镜子的匣子,即镜匣。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该词由“镜”和“籢”组成:
结构与读音
文献例证
异体写法
该词在古籍中亦作“镜匳”“镜奩”,三者意义相同,均为镜匣的别称。
总结来看,“镜籢”是古代对镜匣的雅称,多出现于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
爱称半截汉子北冥薄利茬口迟暮出口加工区捣毁大意动众方心梵乐诡服归服过得硬酣鬭皇治豁罅呼响剪窃蹐促继进惊惶不安惊滩跨跱箓练玫柱摩托化步兵脑杓子内禪裊亸挪动跑单帮皮科儿辟小颇我奇诡秦陇葺治三密赏逸韶亮设主人十滴水树稼说内死译塑钢坍方天茁卍字文履纹饰文狱舞剧乌赖树物物交换宪命涎涎瞪瞪小业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