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祖的意思、外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祖的解释

母之父。俗称外公。《汉书·杨恽传》:“ 惲 母, 司马迁 女也。 惲 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南史·傅昭传》:“ 昭 六岁而孤,哀毁如成人,为外祖所养。”《清平山堂话本·夔关姚卞吊诸葛》:“我和外祖商议,方可一行。”《儒林外史》第三三回:“ 杜少卿 又到楼上拜了外祖、外祖母的神主。”参见“ 外公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外祖,汉语亲属称谓词,指母亲的父亲,即现代汉语中通称的“外祖父”。该词由“外”与“祖”复合构成,其中“外”表示母系亲属关系,“祖”指父辈以上的尊长,合称体现中国传统宗法制度下对父系与母系亲属的区分体系。

从词源考据角度,“外祖”一词最早见于《仪礼·丧服》,记载“外祖父母”属于“小功”之服,表明周代已形成系统的外亲服制。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祖”为“始庙也”,引申为“先祖”,而“外”在《礼记·曲礼》中特指“母、妻、女系”,二者结合精确界定了亲属关系的血缘分支。

现代权威辞书《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明确标注“外祖”为书面语词,注音wàizǔ,释义项强调其与“祖父”的亲属系统差异,并标注同义词“外祖父”。在方言使用中,吴语区仍保留“外祖”作为常用称谓,闽南语则音转为“gue̍h-tsó͘”,体现汉语亲属称谓的地域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
  2. 中华书局《礼记正义》
  3. 商务印书馆《汉语方言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外祖”是汉语中一个称谓词,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母亲的父亲,即现代汉语中俗称的“外公”或“姥爷”。

二、发音与注音

三、同义词与关联称谓

四、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1. 《汉书·杨恽传》:记载杨恽的外祖是司马迁,他曾研读外祖的《太史公记》。
  2. 《南史·傅昭传》:傅昭幼年丧父,由外祖抚养成人。
  3. 《清平山堂话本》等明清文学作品中也常见此称谓。

五、使用示例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典籍和现代汉语用法,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书》《南史》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按答奥折鳖泠宾长鬓顔才数长属澄辉瘳愈储户丛葆代嬗当膺德声德寿宫诋诮负固不宾敷愉高敏郭细侯谷神古生代合子钱澒澒烘托涣落活地狱胡涂虫谏工骄华九户苦慢郎才女貎朗鬯磷火绵力薄材羃羃幕吏排揎叛国轻吕忍人戎禁如来尚冠山嵓神清骨秀时诎举赢诗轴爽节熟论説谎厮称思疑唆令叹誉通款屯结罔莫五鼎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