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代刻印的书本。雕板印书约始于 唐 代,至 宋 大盛。当时的 浙江 杭州 、 福建 建阳 、 四川 眉山 等地都是刻书的中心,分官刊、家刻、坊刻三种。刻书时,选用工于书法的人缮写,字体既美,校刻亦精,为后世所重。
"宋本"是古籍版本学中的专业术语,特指中国宋代(960-1279年)雕版印刷的书籍。该词汇由朝代名"宋"与版本标识"本"构成复合词,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定义为"宋代刻印的书本",其释义可分解为以下三个维度:
一、版本学定义 宋本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代表着11-13世纪的书籍制作工艺巅峰。其典型特征包括:使用颜体或欧体楷书雕版,版面疏朗且版心记录刻工姓名,纸张多采用皮纸或竹纸,装帧以蝴蝶装为主流形式(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藏著录)。
二、语言学构成 从构词法分析,"宋本"属于限定式复合词,"宋"作为朝代名限定"本"的版本属性。这种"朝代名+本"的构词模式,形成中国古籍版本学术语体系的基础范式,后续衍生出"元本""明本"等系列术语(《古籍版本学概论》,黄永年著)。
三、历史价值认证 宋代刻书分为官刻、私刻、坊刻三大系统,其中官刻本以国子监本为代表,私刻以廖莹中世彩堂本为精粹,坊刻则建阳麻沙本流传最广。现存宋本全球存世量约4000部,中国境内收藏量最大的机构为国家图书馆(1288部)和上海图书馆(543部),这些数据来源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统计。
“宋本”指宋代刻印的书籍版本,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代表。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历史背景
宋本即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其技术始于唐代,至宋代达到鼎盛。这一时期形成了以浙江杭州、福建建阳、四川眉山为中心的刻书产业,推动了文化传播的规模化发展。
刻书分类
分为三种类型:
工艺特点
宋本以书法优美、校勘精良著称:刻书时选用擅长书法者誊写,字体风格多样(如颜体、欧体);校订严谨,错漏较少,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本。
文化价值
宋本不仅是文献载体,更反映了宋代造纸、制墨、装帧等工艺水平,对研究古籍版本学、印刷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注:另有“宋本”指元代人物宋诚夫(见),但此释义使用较少,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拔号版齿板式不安于室不见圭角草庵长兵常价呈奇吃了老娘洗脚水穿透醇笃大伙儿丹凤得要洞爥笃友风轫覆准勾萌寡诚观灯关国黄茄呼啦火石艰服甲世机剧屐屩进船急景流年看设颏颊狼飧虎咽良师令嗣落榜麪食冥纸木厢慕悦闹气虐士宁人潜锋气禀清霁清耀秦淮师吏视履税屋鮛鲔素诚太仪颓发婉和鲜鲙邪戞